化合物半導體在功率元件發展趨勢解析
- 2023/05/18
- 548
- 55
隨著新能源與電動車應用的攀升,現有以Si為基礎的元件對於未來更高電壓與電流的功率模組的需求將出現瓶頸,因此新材料的導入將是未來廠商致力的目標。我們預計2023年後化合物半導體扮演降低能耗的關鍵元件。目前電力電子與電動車動力相關功率模組的變...
隨著新能源與電動車應用的攀升,現有以Si為基礎的元件對於未來更高電壓與電流的功率模組的需求將出現瓶頸,因此新材料的導入將是未來廠商致力的目標。我們預計2023年後化合物半導體扮演降低能耗的關鍵元件。目前電力電子與電動車動力相關功率模組的變...
近兩年多來疫情改變眾多人生活模式,儘管各國目前已陸續走出疫情陰霾,但因疫情而衍生的各式便利遠距應用,仍將蓬勃發展。 其中在軟體面,為因應疫情而產生遠距居家上班的趨勢,促使如Hangouts Meet、Microsoft Teams、Zo...
2022年全球記憶體市場因總體經濟種種不利因素影響,造成終端需求緊縮,但在不景氣之下,全球重要廠商仍將錢花在刀口上,將資本投資聚焦在新技術的研發上,其中最主要的目標即是瞄準次世代運算。DRAM發展重點為DDR6等規格,除了透過EUV的製程...
未來在應用產品的發展上,長期來看,車用、高效能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IoT等仍然是成長性極高的應用。次世代運算中,HPC將成為未來市場矚目焦點。2023年後,IoT產品高成長性應用將以高運算力與非傳...
儘管在疫情宅經濟利多逐漸式微、全球面臨高通膨影響、總體經濟能見度低迷,導致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力道逐漸趨緩,但可以見到的是,終端應用市場包括通訊、運算及未來高成長動能的車用市場中,廠商皆相繼以最先進製程技術應用於高階產品中,藉此在市場與對手互...
積體電路(IC)穩居臺灣主要進出口來源,並為我國主要發展的產業重心。本文收集財政部關務署海關進出口數據,針對臺灣積體電路2011~2021年進出口變動趨勢,分析其內涵,並以國家別探討臺灣積體電路對亞洲主要國家進出口變化關係。我國半導體以領...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先進製程廠商數量逐漸遞減,從過去數十家到現在剩下三家,亦即台積公司、英特爾與三星,晶片成本亦面臨瓶頸,先進封測因而崛起,特別是能增加單位面積電晶體數量的2.5D/3D堆疊技術,以晶圓廠為主,封測廠為輔,共同佈局2.5D/3D晶片堆疊技術,...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由於整車電子化機能大幅增加,應用端加速創新引發半導體需求擴大。因疫情以及其他應用產品競爭產能的影響,車用半導體市場受限於缺料、交期延長,加上物流問題造成半導體供應分配議題延燒。主要國家從全球化分工轉向保護主義,其中日韓汽車業因車用晶片缺貨...
隨著2050年淨零碳排議題成為全球共識,各國政府訂定各階段減碳目標與政策促使產業朝向碳中和邁進。受到終端客戶對永續產品的需求,布局淨零永續已成為半導體企業是否能維持其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是整條供應鏈的議題,企業透過綠...
隨著車廠為符合各國環保政策的規劃,加速推進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規劃進程。而在次世代電動車加入戰局之後,我們發現傳統車廠習以為常的「系列(けいれつ)」的供應概念已經發生裂解,帶來的影響是加速汽車供應鏈的水平分工。在電動車最重要的動力系統當中,...
未來對於整車的發展,已逐漸朝向以系統性角度進行運輸資訊系統與載具設計的變革。其中智慧運輸系統藉由先進ICT與下世代通訊,涵蓋5G、AI、系統安全等科技。CASE風潮當中的自駕車技術發展趨勢已為全球汽車工業帶來破壞性的衝擊與創新。在CASE...
Quantum technology is no longer just a cool technology in sci-fi movies. It is a new market contested by leading tech c...
本文將分析全球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大廠在手機應用處理器的競爭佈局解析,包含高通、聯發科、Apple及三星,其中高通的最新旗艦手機應用處理器Snapdragon 8+ Gen 1和聯發科的旗艦天璣9000處理器,皆採台積4奈米製程打造。同時...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10)日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但在美國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疫情升...
2021年全球終端電子產品之中,以運算電子產品類別為最大規模市場,其中PC在2021年出貨量為年成長11.2%。而運算用半導體市場規模在近幾年都位居第二(僅次於通訊用半導體),其中以高階輕薄型NB應用市場為最大規模。在未來當摩爾定律趨向物...
在過去的30年中,IC技術不斷精進,使得單一晶片上可以集成越來越多的電晶體 (transistor),並且成功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同時每個電晶體的成本已大幅下降,如今在DRAM晶片中,每個電晶體的成本不到10-7美元,而在CPU晶片中,每個...
Seiz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uring the Pandemic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Strengthen Industry Ecochains...
近年來,因中國企圖在經濟以及軍事領域的擴張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逐漸感受到印太區域的不安日益加深。美國政府開始不得不正視中國在先進技術取得來源是否符合全球貿易規範的前提,對中的政策也開始調整為「Distrust and Ver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