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IEKCQM:2022年製造業產值預估延續成長6.04%
- 2022/06/10
- 6950
- 108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10)日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但在美國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疫情升...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10)日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但在美國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疫情升...
Seiz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uring the Pandemic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Strengthen Industry Ecochains...
Startups are driv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Case 1 Case 2
由德國聯邦環境基金會(DBU)資助、每年定期公布的「綠色新創洞察」(GSM)報告,在2022年最新的調查中指出,德國的綠色新創(Green Startup)可創造「三重紅利」(dreifache Dividende):在經濟面創造新就業機...
2021年初生物科技指數達到頂點後逐漸趨緩,2021年總募資金額與2020年相比略為下降到2,273億美元,但下降走勢卻沒影響到首次公開發行募資,見證了規模三大IPO案。創業投資也成長達到347億美元。綜觀高額創業募資之生技獨角獸,都是2...
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腳步,根據OECD統計,2020年全球創投資金投資超過800億美元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領域,2012-2020年AI初創公司累積募集的VC資金達3,130億美元,其中美國與中國的AI...
數位經濟浪潮席捲全球,電信業商機湧現,迎來5G、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快速擴張,若全面鋪設5G網路設備,預測2030年排放量可能增加6,700萬噸,漲幅高達45%,業者應積極購買100%無碳能源、優先節約用水、重複使用和修復服務器,與尋找回...
2021年全球資安產業獲得的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 VC)金額高達218億美元,相較2020年的89億美元相比,共增長145%。2021年風險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雲端安全、身份驗證和應用安全,其中身份驗證領域的風險投資...
Metaverse『元宇宙』這個字眼早在1990年就被創造出來、2021年末成為科技產業最熱門的議題。目前網際網路從2D聯網開始進入到3D Avatar沈浸互動聯網(Immers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
近年來各國逐漸意識到共同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使得支持潔淨科技的創新成為備受關注的重點,不僅有助於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也能創造國家經濟和環境的繁榮。本文將介紹潔淨技術牽涉的範疇與趨勢,提供政策投入時相關聯的闡述與思考。雖然台灣的規模、優勢...
數位經濟浪潮席捲全球,電信業商機湧現,迎來5G、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快速擴張,若全面鋪設5G網路設備,預測2030年排放量可能增加6,700萬噸,漲幅高達45%,業者應積極購買100%無碳能源、優先節約用水、重複使用和修復服務器,與尋找回...
2020年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進行上市的公司急速增加,與2019年相比成長了320%。與傳統的首次公開上市和反向併購不同,SPAC為早期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另一種值得注意的上市方式。草創或技術成熟度阻礙許多處於開發早期階段的生技公司成功通...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28)日發布2021年與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2021年製造業產值為23.06兆元新臺幣,年增率達21.26%,為歷史次高成長。展望2022年,各國經濟重啟、國際需求強勁,加以內需可望回溫,2...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簡稱產科國際所,ISTI )於2018 年劉文雄院長領導組織精進開始,陸續整合了原來的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IEK,2018 )、國際中心(IIC,2018)、五個國外辦公室(2020)、 及區域與兩...
擔任工研院院長三年多以來,一直鼓勵同仁朝三個方向努力:工研院需以市場為導向,要做產業界、學術界與國際間有效的橋梁,更要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做為國際的橋梁,是快速讓臺灣價?向上提升的重要作為。2018 年工研院成立「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
去年( 2020 )以來,全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疫情席捲,迫使個人與企業面臨新常態;美中科技鏖戰,引發供應鏈版圖移轉、原物料供應失序。面對一連串變局,工研院本著守護臺灣、振興產業之心,發揮多年累積的研發能量,運用科技力、快速展現韌性,...
新創要走向成功,需經歷產業切入點、市場布局及資金投入等三大難題,發展路徑十分不易。而相對於國際人口大國,臺灣市場規模較小,臺灣新創企業要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並取得成功,是亟需各界找出解方的關鍵課題。 《2020 台灣...
隨著衞星新興應用科技走向商用化、高值平價化發展趨勢,全球產學研及新創積極投入,民間主導的新太空時代已然來臨,加上全球太空產業與IT接軌之後,未來成長動能更不容小覷。相較先進國家,我國太空產業投入資源相對不足,必須選擇與聚焦潛力領域,亦需進...
近年因中美貿易戰及後疫情時代的來臨,企業思考如何全球布局不再像以往以成本考量,現在著眼的是何處可提供新價值跟新技術。而新創多為新價值及新技術的提供者,企業開始積極搭上國際企業新創合作(CSE, Corporate Startup Enga...
歐盟執委會在今年6月時提出Horizon Europe完整的2021-2022年工作計畫,提示了主要發展題目與前兩年的徵求內容,為這項規模龐大的框架計畫的正式拉開序幕,其中在第三支柱創新歐洲中,新設立的歐洲創新委員會(Europea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