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碳足跡管理與全價值鏈治理策略
- 2025/09/04
- 679
- 34
根據SEMI與TSIA資料,設備用電占比約72~75%,製程氣體約10~15%,供應鏈10~18%,凸顯雙重治理壓力。國際法規趨勢方面,美國《綠色晶片法案》、歐盟F-氣體與CBAM、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韓國碳中和政策及日本綠色成長戰略...
根據SEMI與TSIA資料,設備用電占比約72~75%,製程氣體約10~15%,供應鏈10~18%,凸顯雙重治理壓力。國際法規趨勢方面,美國《綠色晶片法案》、歐盟F-氣體與CBAM、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韓國碳中和政策及日本綠色成長戰略...
本文核心探討企業的永續影響力如何從組織營運延伸至員工的個人生活,以應對日益嚴謹的永續規範趨勢,特別聚焦在溫室氣體範疇三排放的盤查要求。文中列舉國際與國內企業在推動低碳通勤與綠色辦公面向的多元實踐,包含鼓勵大眾運輸、建置電動車充電設施,以及...
面對COP28與歐盟CBAM等國際減碳機制日益趨嚴,製藥產業正從過往的合規導向,轉向以永續競爭力為主的趨勢。本文聚焦兩項轉型支柱:首先是「連續式製程」,作為硬體導向的減碳引擎,透過灌流式培養、生產強度提升與即時放行,重新定義產能效率與資源...
塑膠產品隨全球經濟發展逐年增加,其中包材佔最大比例,使用壽命卻最短,目前塑膠回收率僅為10%至15%。為了減少塑膠包材廢料,先進國家已制定相關法規,要求提高塑膠包裝廢料的回收率及包材中回收材料的使用比例。包材可分為剛性(如PET瓶)與柔性...
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需求日益迫切,實現淨零排放成為各國政府、企業以及科學界共同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尋找可持續的替代材料是重要的一環,其中生質塑膠作為一種潛在的環保解決方案,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生質塑膠由可再生資源製成,如植物原料、農作物...
全球已有超過150國宣示或規劃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新南向六國加速推動氣候變遷相關政策,並展開綠色轉型行動。各國陸續啟動碳市場制度建構、加強再生能源與綠色技術發展、完善電動車產業發展,以及導入直接購電機制等關鍵政策措施,顯示其朝向低碳...
隨著國際氣候協定推進與碳定價機制實施,歐盟CBAM於2026年起課徵碳關稅,美國則提出清潔競爭法草案,影響全球產品競爭格局,也推動全球綠色交通碳市場規模估逾6,000億美元,綠色交通產業正進入以市場機制與法規雙軌驅動的新階段,而中國正擴大...
推動電動車充電市場發展的支持性因素包含層面廣泛,尤其著重有效、持續性且因時/因地制宜的政策擬定,根本性的對於電動車充電環境提供支持;各國在聯網功能、數據監控、電池管理、技術標準等提出多元標準化規範與智慧化管理方案,支持電動車使用環境之安全...
面對全球碳中和浪潮與政策趨勢,國際科技大廠紛紛將減碳行動擴展至整體供應鏈。Apple設定2030年產品全面碳中和目標,並透過再生材料選用與綠電採購,要求供應商同步轉型。Dell則透過CDP制度,將碳排揭露與環境績效納入供應商評比,強化碳透...
當全球逐步邁向淨零碳排目標,石化產業作為高碳排的關鍵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雖然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趨緩,但石化產品在能源與製造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其原料與製程所導致的碳排放,加上,下游應用的餘碳含量風險,構成整體價值鏈的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