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第一季台灣PCB產銷與展望
- 2025/08/05
- 1068
- 63
2025年第一季,台灣PCB產業在全球經濟穩步回升與供應鏈重組的推動下,整體產銷動能呈現回穩趨勢。受惠於AI、高速運算(HPC)與網通設備等應用需求增溫,具備高階製程與垂直整合能力的業者表現相對亮眼。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勢下,產業持...
2025年第一季,台灣PCB產業在全球經濟穩步回升與供應鏈重組的推動下,整體產銷動能呈現回穩趨勢。受惠於AI、高速運算(HPC)與網通設備等應用需求增溫,具備高階製程與垂直整合能力的業者表現相對亮眼。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勢下,產業持...
2021至2025年間臺灣積體電路進出口呈現高度波動,反映新興應用擴展、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變化的多重影響。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推升先進晶片出口動能,帶動整體出口規模回升;而隨供應鏈布局調整,出口區域結構亦逐步轉變。進口方面,因應新興應用下...
美中科技對抗升溫,使關鍵礦產與材料逐漸成為地緣政治與經濟博弈的核心工具。2023年起,中國陸續針對鎵、鍺、石墨與稀土等戰略資源實施出口管制,意圖將原料優勢轉化為政策籌碼,作為反制科技封鎖的手段。西方國家則積極投入礦產開採、推動供應多元化、...
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與技術競爭加劇下,半導體產業已成各國戰略核心。美國以晶片法案推動製造回流,而未來新政府的政策走向亦為關注焦點;歐盟藉晶片法案強化在地生產與供應鏈韌性,惟進度與市占目標面臨挑戰;日本則透過加強政策框架與資金機制優化,加速先...
AI是驅動IC設計產業成長與轉型的核心動能,透過推升生成式AI、AI PC、AI手機與HPC等需求,實現「AI無所不在」願景,並帶動全球與台灣IC設計產值顯著增長。IC設計產業發展亦受多重趨勢影響:總體經濟復甦、電動化運輸帶動車用晶片需求...
2025年4月2日,美國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投下震撼彈,電子製造重鎮的亞洲國家無一倖免。後續美方宣布暫緩90日實施,並逐步調整執行細節,以降低新政策對本土科技產業與亞洲電子供應鏈所造成的衝擊。在現行關稅政策下,台灣出口至美國...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還未就任就引起全球經濟波動及政治影響。在經貿上,他主張對進口產品加徵10-20%關稅,對中國商品徵收60%關稅,同時推動減稅以振興美國製造業。這些保護主義措施將造成全球性的影響。在科技政策方面,川普傾向放寬人工智慧(...
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各國對核心戰略產業韌性發展的追求,不但聚焦產業供應體系的安全掌握,更是延伸到所有物料的源頭-礦物資源的確保與供應自主,特別是中國以關鍵礦物做為科技戰的博弈籌碼後,再度加深歐美日等國家之高度警戒。事實上,中國透過長期於礦物...
地緣政治風險、全球領導人大選,再加上生成式AI的推波助瀾,使得2024年世界安全風險加劇。8月份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Blackhat USA和The AI Summit因此也聚焦於AI相關的安全討論,各國產官學研領袖共聚一堂,討論如何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