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運算在機器人應用扮演關鍵角色
- 2023/09/22
- 307
- 21
在全球正面臨著少子化,多數產業面臨缺工的時空背景驅動下,越來越多新型的機器人與技術橫空出世。專家預估在未來十年以內世界上有多達兩千萬以上的工作職缺將由機器人完成以符合各產業需求。然而,透過多軸關節與馬達驅動技術僅能使機器人完美地完成單一性...
在全球正面臨著少子化,多數產業面臨缺工的時空背景驅動下,越來越多新型的機器人與技術橫空出世。專家預估在未來十年以內世界上有多達兩千萬以上的工作職缺將由機器人完成以符合各產業需求。然而,透過多軸關節與馬達驅動技術僅能使機器人完美地完成單一性...
今年8月23至26日期間,舉辦臺灣一年一度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及臺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是國內外大廠展出新品、新技術、新解決方案的重要盛宴。今年的主題以「串連智慧製造生態圈」,匯集了自動化、機器人、3D列印、智慧模具、物流、物聯網、冷鏈科...
自動駕駛技術是當前載具產業的熱門議題,隨著越來越多車輛搭配Level 2的輔助駕駛系統,無人車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指日可待。其實,自駕技術早已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只是多數人並未察覺。本文將介紹自駕機器人(AMR, Autonomous M...
世界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衝擊全球勞動力市場,為確保競爭力,各企業無不積極尋求人力替代解決方案,因此自動化與智慧化成為企業永續目標下無法忽視的革新。最初從工業興起,而今已廣泛應用各領域的機器人設備也受到矚目與期待,依Markets and...
MEDICA 2022第11屆創業競賽獲獎前12家新創企業,其產品創新可歸納為:(1)人工智慧運用:有IDOVEN、AlgoDx、AITRICS等公司,其運用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可解釋性等技術,提供於臨床數據監測、急症輔助診斷或居家遠...
工具機製造業一直是臺灣機械產業之母,在「機器人」技術出現與發展,不僅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也提升工具機產品品質與效率。本報告以2023臺北國際工具機展為例,探討機器人技術在工具機製造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此次展覽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國際專業展,超過...
能源轉型的趨勢已十分明確,這將會帶動儲能需求成長。在全世界各地儲能產業積極發展下,可望帶動相關製造設備的發展。本文將分析儲能系統的種類與特性,觀察工具機、機器人於儲能產業應用的現況。我們發現儲能電池的生產已進到機器人自動化,從寧德時代在德...
德國漢諾威工業展(Hannover Messe)是全球重要的工業產品與自動化、智慧化製造應用方案展會。受到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展會停辦,2021年改為線上展。在2022年,重新恢復實體展會,並配合線上展示。雖然展會規模...
從全球貿易新秩序的發展觀察,藉由跨國生產成本不對等而進行的投資布局,未來將難以為繼。歐美推行「製造業回流」、「再工業化」、「工業4.0」,亞洲的中國大陸、日本、南韓也紛紛以政策強化製造技術的升級,希望創造出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些作為不但帶...
以傳統金融從業人員為主的理財專員礙於人數限制,多半僅對高資產客戶提供理財規劃服務。為面對中產階級客層,落實普惠金融,理財機器人服務因應而生。國內理財機器人服務由2017年至今兩年來,參與人數約有2萬3千多人,管理資產規模6億,仍有很大成長...
在伺服控制與機器視覺技術發展下,工業機器人的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已普遍應用於上下料取放、焊接、組裝,並可導入視覺進行自動化檢測,近年來,協作型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與相關支援技術逐漸出現在市面上,標榜可和人類互動...
在西班牙馬德里展覽中心舉行的GR-EX全球機器人展,是以工業機器人應用方案、物流自動化、人工智慧應用方案、無人機應用為主題的國際展覽,每年有來自全球超過200家的廠商參展。因應協作機器人應用趨勢,今年GR-EX首度與協作機器人龍頭Univ...
工業機器人用減速機進入新的市場競爭時代,不斷有廠商投入,兩岸就超過60家有相關產品的企業。全球的生產製造業利用工業機器人進行產業自動化的步調不斷向前,直接帶動了機器人減速機的市場成長。 以2018年全球 38萬4000台工業用機器人計算...
德國漢諾威工業展(Hannover MESSE)向來是全球工業4.0與智慧製造最新應用方案的展示舞台。2019漢諾威工業展以「產業整合-工業智慧」為主題,展出許多具吸引力及啟發性的創新應用,包括基於工業機器人的智慧化產線、結合擴增實境(A...
「人工智慧」可說是全面的產業文藝復興,它已成為世界各國展現國力的重要指標,科技巨頭紛紛透過深度學習平台,發展出包括人臉辨識、圖像辨識、文字識別、圖像影片分析、語音對話、智慧監控、自動駕駛等應用。
亞洲各國依據外部環境影響、國內發展需求和國際競爭情勢投資科技研發,科技政策的主要動機包括經濟 發展、社會需求和環境保育。亞洲國家佈局人工智慧(AI)、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技術,促進產業升 級與轉型,同時解決高齡社會缺乏勞動力與移動力的問題...
人類員工在未來的生產中仍會扮演關鍵角色,以實現大量客製化和個性化生產的能力,而工業機器人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強化辨識能力的突破與提昇作業效率,將緊接人機協同技術的發展。透過導入機器學習讓機器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可以自行學習新的...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智慧化為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的發展重點,機器人的型態、功能亦更 加多元,不但使資通訊技術在機器人的協作應用中更加重要,也是我國業者切入的契機點。台灣製造業在 全球產業具有一定的地位,台灣亦正積極發展服務業,...
在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推出,以及工業物聯網(IIoT)的長足發展(工廠內部的各式生產設備與生產管理系統連結,朝優化、連結、大量客製化生產發展),近年來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可謂「百家爭鳴」。2017年全球多關節工業機器人的裝置量已突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