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動的全球科技時代裡,唯有洞悉趨勢、前瞻布局,才能為臺灣產業找到持續成長的動能。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自2013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每年匯集分析師與各領域專家的智慧,發佈年度專刊《IEKTopics》,剖析未來五年內值得臺灣關注的重大議題,協助各界掌握產業變化趨勢。歷年專刊主題如下:
- 2024《韌我行:科技致能 永續臺灣》
- 2023《奔未來:深耕50領跑世界》
- 2022《樂淨零:綠色生活 你我同行》
- 2021《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
- 2020《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
- 2019《創生態:科技加值 服務匯流》
- 2018《探新機:科技亞洲 產業創新》
- 2017《建永續:循環共生 創新經濟》
- 2016《解問題:智慧創新 樂活城市》
- 2015《搶先機:物串心聯 網力全開》
- 2014《贏未來:形塑生活 引領創新》
- 2013《逆轉勝:臺灣先進製造的新動力》
今年,我們迎來了別具意義的2025年。不僅是「量子百年」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聯合國大會宣布的「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YQ)」,象徵量子科技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前瞻議題。
隨著量子科技快速演進,全球競逐與治理議題同步升溫。量子科技已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國家戰略、金融、醫療與物流等領域都將深受影響,國際趨勢也顯示此技術正在加速前進,2025年CES首度設立「量子專區」並舉辦論壇,預告著量子時代已然逼近,其效能更像「讓AI掛上TURBO」,猶如車子裝了渦輪引擎,強大它的動能,不是逐步改進,而是帶來跳躍式革新。同時,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正積極推動量子科技,呼籲各經濟體正視AI與量子的顛覆潛力,並倡議跨機構聯盟以擴大中小企業與新創參與。2025年韓國將舉辦量子科技論壇,澳洲則制定安全與風險規範,顯示各國開始重視量子議題,並將其納入政策、標準與產業合作核心。
在全球量子浪潮加速之際,我們以「量子科技」作為年度專刊主題,推出2025年度專刊《無限量:量子百年創新紀元》。本書結合國際與臺灣專家的洞見,揭示工研院在量子核心技術上的最新成果,協助臺灣穩健邁向量子發展新階段,並逐步化解挑戰。
在內容規劃上,本專刊規劃5大主題,共收錄31篇專文,從全球趨勢與核心技術突破出發,深入剖析量子科技在金融、材料、製藥、能源與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潛能。我們也特別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撰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專訪形式呈現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lain Aspect教授的前瞻觀察,並收錄臺灣量子領域代表性學者張慶瑞教授的專文,以展現量子科技如何從基礎研究邁向產業應用。
全文以全球視野為經、臺灣實力為緯,勾勒量子科技全貌,量子不僅是尖端科學,更將驅動產業轉型與智慧社會,隨著量子結合AI、半導體與通訊,將催生新模式並改寫全球競局。本專刊不只是現況盤點,更期望為臺灣的產、學、研與政策界提供前瞻指引,尋找在全球量子革命中的定位。從半導體到人工智慧,國際科技版圖已多次重塑,量子科技正成為下一個戰略制高點。臺灣的挑戰不僅來自技術研發,也在於如何將既有優勢轉化為新動能,憑藉半導體、通訊與AI的深厚基礎與跨域能力,在各產業上建立突破口。
量子技術將成為國家安全與產業韌性的關鍵防線,未來的競爭也不只是誰能率先落地,更取決於能否建構涵蓋研發、人才、政策與國際合作的完整生態。唯有以前瞻視野與務實策略,持續投資並深化跨域連結,臺灣才能在全球量子時代確立地位,並以長遠實力參與國際科技秩序的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