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20 IEKTopics|創意來自四面八方 多元思維開啟創新之路

創新的意義在於產生新穎創意並加以實現,提供對人們、社會有意義的價值,對社會帶來不同於以往的改變與進步。

跨域創新則是藉由跨領域的方式實現價值創造,在《梅迪奇效應》書中,區別了方向性創新和跨域創新的差異。方向性創新,一般是指專注於提高效能而從事的生產流程改善、作業程序改良,以及提高精準度的研究等,這種創新是透過不斷提升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持續在該領域進行改善和調整,以朝向可預測目標的方向努力。

跨域創新的啓動,則不在於特定、深入的專業知識,而是要跳脫舊領域、開創新局,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來創造價值,通常會開拓出新領域。書中歸納出的跨域創新特性有:跳脫舊有局面、創新局、開啟全然新領域、產生追隨者、創新人可能成為領袖、為未來提供方向性創新的泉源、對世界產生空前未有的影響。

本專刋透過五大類跨域創新類型及其相關個案,探索跨域創新的韌性機會。這五大類跨域創新的類型為:跨區域創新、跨應用創新、跨技術創新、跨世代創新及跨文化創新。以具體的創新事例描述跨域創新個案,探討跨域創新的特質、促成跨域創新實現的重要關鍵人物、跨域創新成就的價值創造及帶來的韌性機會。從創新個案中發掘的重要啟示,綜整於下。

 

啟示一:促成跨域創新的途徑與多元創新的模式

跨域創新期待的是透過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的交流、匯集,激盪出創新構想,創造不同於以往的創新體驗與價值提供。從五大類跨域創新的創新個案,我們發掘形成跨域創新有兩個主要途徑(參見下圖),也發現創新方案發展的多元性,如:產生新的產品、新的服務、新的營運模式等多元發展的價值創造(參見下表)。

跨域創新的發展途徑

跨域創新個案之創新途徑與創新模式

 

創新途徑

形成跨域創新有兩個主要途徑,為啟始跨域創新的路徑,可做為跨域創新發展的參考,這兩個創新途徑分別為:「需求拉動—由需求發掘出發途徑」與「解方推動—由解決方案出發途徑」(參見下圖),分述如下。跨域創新的途徑闡明了創新的意義在於提供人們有意義的價值,而能夠帶來價值的原因,在於有確實存在的需求,為了滿足需求而進行創新活動,並以跨領域的方式實現需求的滿足,進而創造價值。

途徑一:「需求拉動—由需求發掘出發途徑」:從發掘問題與期望的需求啟始,為尋求能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而啟動創新,再以跨領域的解決方案,來實現價值創造。

途徑二:「解方推動—由解決方案出發途徑」:是為了已有的解決方案,尋求可運用該解決方案的需求,再以滿足需求的方向,加上不同領域的知識或方法來加值解決方案,實現跨域的價值創造。

在此將跨域創新的個案實現,以跨域創新的途徑,加上創新動機來源、創新方案模式、跨域創新類型等要項,綜整於下表,其中各要項的內容說明如下。

創新動機—解決問題

創新行動啟動的源頭,是來自解決問題的動機,因為動機的驅使,促動了尋求議題解決方案的動力。因此,引發啟動創新的動機是為跨域創新重要因素,為驅動跨域創新的重要力量。個案中,跨域創新的「動機來源」多元,包括:特定族群的痛點需求、自己的期望需求、企業發展的需求、地方經濟的期待、研發資源的需求、政策績效推動等。

特定族群的痛點需求,是來自某個族群未被滿足的需求而產生的創新動機;自己的期望需求,是因自己的期望(也會是類似族群不謀而合的期望需求)而產生的創新動機;企業發展的需求,是來自企業欲持續發展而從事再精進的創新動機;地方經濟的期待,是為了藉提升經濟能力改善地方生活的創新動機;研發資源的需求,是為了進行研究需要資源而產生的創新動機。

創新方案—實現價值的手段

欲解決特定需求而發展創新方案,是為了滿足需求的跨領域解決方案,是為了最終實現價值創造的手段。個案解決方案的「創新方案模式」也是多元發展,包括:新產品的創新、新服務的創新、新營運模式的創新、企業人力的最佳化創新、整體解決方案的創新等模式。個案中均明白陳述了跨域創新方案,結合這些創新方案模式來實踐創新方法。

 

啟示二:跨域創新創造的多元韌性機會

跨域創新個案展現了各種可借鏡與學習的價值創造與韌性啟示,以下為綜整跨域創新個案多元韌性的經驗所帶來的啟示。

平臺經濟改變產業生態

透過數位平臺提供服務,以媒合、便利、專業等能力,滿足參與者的需求,並以數位平臺跨人群、跨國界的特性,擴大及延伸服務範圍,集結更多同好需求者,讓更多人可以受惠。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是基於同理心的體會,理解使用者的需求,亦即穿別人的鞋去體驗需求者的感受,以感同身受的方式發展創新的解決方案,提供需求者更美好生活的價值。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科技是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驅動因素,以科技出發的跨域創新,仍是在尋求人們想望的需求,再賦予對人們需求有意義聯繋的科技解決方案來創造價值。

職場跨世代合作將成為新常態

全球在高齡化趨勢下,高齡持續就業的需求將備受重視。職場將世代的差異,轉換成團隊中的多元觀點來源。結合高齡者的經驗與年輕人的活力,讓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互相激盪創意,創造更好的團隊成果,促成青銀共榮的價值創造。

因應在地文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對於新南向的跨區域創新,通常不需要高科技研發能力,但須為其經濟發展的在地需求提供創新方案。透過深入了解當地的環境與資源限制,以系統整合的方式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提升當地更美好的生活。

跨多元文化創新力促企業轉型升級

跨多元文化創新,讓體驗產業得以再生。文化力量的巧妙運用,可以引發人們的想望,吸引人們參與體驗,進而創造體驗經濟的價值,讓企業轉型升級。文化的魅力能跨越國界,能引進或融合,重點在於能讓人們接受及喜愛。

以關懷回饋社會

將社會關懷賦予跨域創新的實際行動並加以實現。對於社會、人文的關心,實現的價值不僅僅是提升社會福祉,通常也會反饋給付出者無形的價值。

跨域創新的關鍵角色孕育

跨域創新,源自於創新者啟動創新的動機,為需求尋求跨領域的解決方案,並以持續的動力支持創新方案的實現。這些過程是由具創新力的「人」來完成的,跨域創新者必須具有創新的熱情、對於滿足需求的信念堅持、高昂的行動力,並要努力克服實現新穎構想所遇到的挫折,且擁有不斷嘗試失敗的勇氣,如此才能創造價值。

跨域創新必須跳脫方向性創新的限制,啟動不堅持於特定知識的廣泛接觸,尋求不同領域的價值共創,以開創新局、新領域。孕育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關鍵角色,可以從以下面向進行:引發創意偵查員的跨域創新動機、激盪跨域創新促進者的跨域創新方案、支援跨域創新的堅毅實驗家,以及增強資源啟動者的創新持續力等。

引發創意偵查員的創新動機

跨域動機的來源多元,這些動機的源起多是需求與期待。可以看出需求洞察、需求發掘是啟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原動力,因此我們要能讓跨域創新之創意偵查員,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力,並具備提出創新議題的能力。

這個能力必須在議題所在的環境中去體會與醞釀,因而必須讓創新者勇於多接觸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場域,在各種場域中去發掘需求所在,並產生為需求尋找解決方案的動機,以此開啟創新之路。

激盪創新促進者的創新方案

專刊提到的五大類型跨域創新的個案,之所以能形成來自不同領域的解決方案,都是因為不執著於自己習慣領域而產生的創新思維。為提升這種對不同領域的採納及包容能力,必須多看、多聽、多學習,以增加多元廣度的廣泛涉獵,如:跨文化創新,須了解不同文化的體驗;跨世代創新,須體會不同世代的價值觀與需要;跨應用創新,必須明白目的場域的環境與限制等。

因此,跨域創新之創新促進者,除了加強個人方向性創新的專業能力外,也必須具有跳脫原有領域的跨域包容胸襟、樂於跨域的交流與溝通,以及具備開放心態的跨域合作能力與素養,以不同領域的見解來實現所發掘的需求與期待。

透過跨領域的人員互動與交流場域的營造,可增加跨域概念碰撞的機會、多元場域的涉獵與體驗,產生對不同環境的理解與體會,促進多元脈絡的組合,這些都有助於跨域創新方案的形成。跨領域的多元交流及廣泛涉獵各種場域環境,是提升跨域創新能量的來源,有利形成跨域合作的解決方案。

支援堅毅實驗家與資源啟動者的持續力

在跨域創新的實現上,宜鼓勵嘗試失敗的勇氣,持續給予創新過程的支持,這是跨域創新的堅毅實驗家與資源啟動者的重要性。由於創新的本質是來自新穎的創意構想,多是過去未實行或未發生的方案,如同「關渡共好」個案所言,這是沒有明確的KPI,不易預先訂定縝密的規劃。

所以說,創新是不斷嘗試的發展過程,須以快速的失敗來累積未來的成功,因此必須具有對創新過程犯錯的包容力,以讓新穎的構想有機會從不斷的嘗試中實現價值,為社會帶來不同以往的改變與進步的力量。

形塑勇於創新、包容的環境、打破不利於創新的環境限制,是推動創新社會的方式,以讓跨域創新可以在不斷的實驗與試煉中成長,如:監理沙盒的機制或社會實驗場的機制,鼓勵跨域的創新思維,使跨域創新可以勇於打破窠臼,走出不同以往的路徑以開創新局,創造跨域新韌性。

多元創新  現在正是好時機

臺灣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的排名為第12名,其中「創新能力」指標的總得分為80,為全球第4名,足見臺灣是全球具有優秀創新能力的國家之一。在「創新能力」指標的次指標中,與跨域創新較為相關的指標排名包括:勞動力多樣化為第4名、群聚發展狀況為第3名、多方利益相關者合作為24名。顯見臺灣具多樣性的包容力、地方群聚的產業優勢,具備了跨域創新的優勢能量。

唯在多方合作方面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適可透過跨域創新來促進多方合作的創新思維,以提升臺灣創新能量,並促進不同於以往的創新體驗與價值提供,形塑多元韌性的國家。

國際勞工組織於2016年提出技術影響未來工作的階段循環框架,認為先進國家經過一段時間的流程創新和生產力增長後,出現財富集中度增加、收入差距擴大、失業增長等現象,成為先進國家的新常態,產業成長面臨瓶頸。

現在正是需要新的思維、工具和政策,來開創廣泛就業機會的時點,而新產品的開發、新市場以及新產業的出現,將能改變產業結構。然而,這個階段的轉變無法以市場來實現,而是一種社會政治選擇。政府、企業、工作者和社會整體需要踏上朝向新的「生活方式」道路前進,發展新的共識和目標。

科技的蓬勃發展,將持續改變生產模式、工作模式,以及人類的生活型態。加上現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這些衝擊將加速全球產業鏈重整的步調,這是當下要面對的危機。就如同國際勞工組織於2016年提出技術影響未來工作的階段循環框架所示,我們正面臨了產業、工作破壞或轉型的轉折點,這正是我們以創新思維改變未來產業模式的新契機。

臺灣在製造思維長期影響下,追求產能成為特定領域內重要價值提升的主要創新途徑。以人為本之跨域創新的倡議,期望能以另一種創新的視野與思維,激發臺灣多元創新的潛力,讓創新有更多樣化的出海口,打開臺灣多元的創新之路。

 

IEKView

從五大類跨域創新,探索創新的韌性機會

創新類型涵蓋跨區域創新、跨應用創新、跨技術創新、跨世代創新及跨文化創新,透過這五大創新類型及其相關個案,我們得以探索跨域創新的韌性機會。

我們從中發掘兩大重要啟示,包括:(1)促成跨域創新的兩個途徑與多元創新的模式;以及(2)透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營運模式創新、整體解決方案等跨域創新所創造的多元韌性機會。

人才為創新之本,我們必須培育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關鍵角色,可以從引發創意偵查員的跨域創新動機、激盪跨域創新促進者的跨域創新方案、支援跨域創新的堅毅實驗家,以及增強資源啟動者的創新持續力等面向進行。

科技的蓬勃發展,加上現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衝擊下,正是威脅與機會交互發生的時點,我們應好好掌握此一新契機,藉由跨域創新的思維來改變未來的產業模式。以人為本之跨域創新的倡議,期望能激發臺灣多元創新的潛力,讓創新有更多樣化的出海口,打開臺灣多元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