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臺灣IC產業回顧與展望
- 2025/09/09
- 673
- 35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5年臺灣IC產業產值達新臺幣64,975億元(USD$202.4B),較2024年成長22.2%。其中IC設計業產值為新臺幣14,265億元(USD$ 44.4B),較2024年成長12.1%;IC製造業為新臺幣...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2025年臺灣IC產業產值達新臺幣64,975億元(USD$202.4B),較2024年成長22.2%。其中IC設計業產值為新臺幣14,265億元(USD$ 44.4B),較2024年成長12.1%;IC製造業為新臺幣...
2021至2025年間臺灣積體電路進出口呈現高度波動,反映新興應用擴展、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變化的多重影響。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推升先進晶片出口動能,帶動整體出口規模回升;而隨供應鏈布局調整,出口區域結構亦逐步轉變。進口方面,因應新興應用下...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與複雜風險,AI科技正逐步進入主流,成為氣候調適的關鍵應用工具。本文以聯合國減災辦公室(UNDRR)推動的「打造韌性城市」(Making Cities Resilient)全球倡議十大要素的概念架構,系統性分...
為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各國積極建構氫能體系,「潔淨氨」憑藉其高能量密度、易儲運特性與多元應用潛力,正逐步從傳統化肥原料躍升為關鍵的氫能載體與替代燃料。相較於氫氣本身的儲運挑戰,氨的液化溫度與體積效率更具實務可行性,成為多國構建氫供應鏈...
受到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以及其對全球經濟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預估2025年全球GDP成長率由3.3%調降至2.8%,2026年則下修至3.0%。另一方面,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最新預估,2025年全球...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全球GDP於2025年和2026年皆為3.3%。全球整體通膨率預計將持續下降,在2025年降至4.2%,並在2026年進一步降至3.5%。半導體產H業方面,WSTS最新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年成長為11...
AI技術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能力,其普及速度前所未見,對於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然而,由於人們對AI技術的信任取決於是否能確保AI應用上的安全性,因此在評估、預防和減輕先進AI系統風險的AI安全研究(AI Safety research...
生質燃料在全球能源轉型中具有關鍵作用,特別是在減少碳排放、促進能源多樣化及經濟發展方面。生質燃料來自有機物質,具碳中和潛力,應用於交通運輸、供熱及電力等領域。2021年,生質能占全球最終能源消耗的12.1%。生質燃料的未來發展需依賴政策支...
2024年底國際焦點之一,是於韓國釜山召開的《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協商會議,本次會議各方利益、環保團體意見紛歧,極力主張限制塑膠生產的「雄心壯志聯盟」,與強調著重廢塑膠管理與回收的「志同道合聯盟」形成兩大對立,最終公約協商破局,僅留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