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科技創新應用強化會展產業能量
- 2023/06/02
- 287
- 6
多家國際研究智庫指出,於疫情後,未來的會展舉辦方式皆傾向以「虛實整合會展(Hybrid Event)」為主,其中,會展科技平台是未來具應用潛力的重要會展科技,因其有助於提升會展參與經驗、追蹤與會者數位足跡/興趣偏好/參與深淺程度&hell...
多家國際研究智庫指出,於疫情後,未來的會展舉辦方式皆傾向以「虛實整合會展(Hybrid Event)」為主,其中,會展科技平台是未來具應用潛力的重要會展科技,因其有助於提升會展參與經驗、追蹤與會者數位足跡/興趣偏好/參與深淺程度&hell...
隨著新常態生活往數位世界遷移,科技展現以人為本的溫度,元宇宙即是最新的科技集合,由下世代網路牽引所建構的網宇融合(Phygital)世界,在各國數位經濟政策推動與Z世代消費需求崛起下,技術迭代助力擴大數位足跡服務應用,加速創新商業模式與數...
2022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熱門關鍵字是「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幾乎是AI創造力的代名詞。2022年上半年AI算圖能做到「以文轉圖」成為生成式AI應用大熱門。2022年下半年ChatGPT聊天機器人在開放使用5天內...
會展產業(MICE)具多元整合特性,是貿易、交通、金融、旅遊等火車頭型服務業,隨著後疫時代行銷策略轉變,導向經營混合會展,例如新加坡率先提出會展後疫復甦指引,成為加速數位轉型提升產業韌性典範。加上數位永續意識興起,逐漸改變會展型態,如何提...
近年全球疫情影響帶動遠距需求上升,數位服務蓬勃發展,人們更加頻繁地在網路上活動,依賴透過網路服務與人交流。然而,網路上真假資訊並存,加之新興科技發展,內容偽造更加容易,深偽技術(deepfakes)的惡意使用,帶來比以往更具針對性和破壞性...
資料中心應用跟電動車一樣有極高的節能需求;雖目前市面有許多新技術皆可協助資料中心節能,但從xPU/運算晶片及外部連接介面下功夫,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資料中心另個立即需要節能的理由在「大型語言模型」興起,可應用範圍越廣,未來必然是研究重...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近期美中科技戰AI及半導體皆座落在暴風圈核心;從目前對中國的觀察,長期AI/HPC運算硬體發展將會嚴重受限。RISC-V有可能作為中國未來技術突破口,但對資料中心等級CPU、GPU想要做到「進口替代」就更難如登天。近期全球AI/元宇宙硬體...
遠距協作是未來「智慧辦公」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目前仍在初期發展階段,多仰賴軟體方面的支援,而在未來5G應用的加持下,將衍生相應的智慧辦公硬體設備,輔以延展現實XR及AI等應用技術,為員工增強溝通協作的即視感與溫度,提高遠距作業的效率。 ...
Grover為德國的著名電商平台,成立於2015年4月,成立宗旨在使消費者與企業能透過低廉租賃價格,取得各式電子產品使用。其服務可滿足特定客戶根據其需求與預算,決定商品取得方式。透過線上電子商務的遠端租用,也能降低客戶從合約簽署、產品使用...
說明人類的消費行為,是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核心。英國為此特別成立了行為洞察團隊,並提出了EAST行為改變的設計架構,來改變民眾的特定行為。便利性(E)來自於善用「預設選項」,移除「惱人因素」;吸引力(A)來自於「新穎性」與「誘因機制」;社交性...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目前Web3.0環境還未成形,但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交易機制,可以解決長久以來藝人被嚴重剝削的問題。能有助於收入分潤機制的健全與透明。不但可以彌平藝人與消費者的鴻溝,且驅使內容更加多元與豐富。進而形成生產與消費(Prosumer)共贏的正...
隨著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逐漸成熟,產業相關應用也廣泛擴散。尤其是這兩年全球受到疫情影響開展遠距工作的趨勢、加上極端氣候議題急遽升高,讓AI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朝向「元宇宙」(Metaver...
海運為全球貿易重要樞紐,全球有90%的貨物是經由海運運輸,面疫情塞港與供應鏈紊亂現象,以及日趨嚴格的環保規範,業者正透過物流整合服務創新,加速佈局數位韌力以因應長期供需波動問題。整體產業將朝向數位綠色運輸趨勢發展,包括無紙化貿易、區塊鏈科...
AI發展還在快速成長期;從近期模型演進來看,運算需求膨脹迅速,除刺激晶片製程前進外,各類AI軟硬體創新也不斷出現解決此痛點。硬體方面隨應用越發分歧,ASIC晶片與新創也隨之出現,在資本市場支持下不乏獨角獸者;國際大廠也推出新解決方案,希望...
Driven b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ompanies and the zero-contact economy in 2021 post the COVID-19 outbreak, the ...
俄烏戰爭成為AI實戰測試場域,多項新興數位科技投入軍事應用,加速科技落地實證與擴散。技術應用在戰爭中大幅發展提升,亦對戰局變化產生巨大影響。俄羅斯的國防軍事預算為烏克蘭的13倍,原本被視為一觸即潰的戰爭卻演變成為拉鋸的戰爭態勢。本文將列舉...
穿戴裝置迄今主要由Apple、三星、Garmin、微軟、Meta…等國際大廠主導,於智慧手錶、TWS耳機、AR/VR/MR三大載具扮演擴大市場規模的領頭羊,透過各種感測應用的創新形成市場成長驅動力。然而近來可發現除上述由IC...
近三年疫情影響下更加速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促使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全球各行各業遍地開花,然而AI軟體仍是大宗,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地區因為疫情下各國產業與政府也積極運用各種人工智慧軟硬體解決方案,其中台灣的人工智慧創新能力更成為東亞國家典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