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TC 2025探索機器人與感測技術應用趨勢
- 2025/05/09
- 256
- 23
AI正朝向可感知並於實體環境運作的Physical AI發展,而隨著感測器在測量精度、功耗等性能表現持續優化,以及合多模態感測、電腦視覺、生成式GAI與大型語言模型技術的突破,促使AI具備更高層次的情境理解與推理能力。NVIDIA執行長黃...
AI正朝向可感知並於實體環境運作的Physical AI發展,而隨著感測器在測量精度、功耗等性能表現持續優化,以及合多模態感測、電腦視覺、生成式GAI與大型語言模型技術的突破,促使AI具備更高層次的情境理解與推理能力。NVIDIA執行長黃...
2025年4月2日,美國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投下震撼彈,電子製造重鎮的亞洲國家無一倖免。後續美方宣布暫緩90日實施,並逐步調整執行細節,以降低新政策對本土科技產業與亞洲電子供應鏈所造成的衝擊。在現行關稅政策下,台灣出口至美國...
近年來人口高齡化、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問題在全球各國持續受到關注。隨著人工智慧(AI)、機器人與無人化技術逐步邁入商用階段,這些技術正快速融入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在今年的MWC大展中,電信營運商聚焦提升消費者體驗,結合5G高速網路、智慧設備...
近年來電信與行動通訊產業投入鉅資於5G頻譜與基礎建設,並積極推動商業化,然而整體成效仍未如預期回收。在售價難以提升、建設投資卻無法中斷的雙重壓力下,全球電信業營收成長疲弱。2024年總收入較2023年下滑1%,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亦...
2020至2022年,受全球半導體需求強勁與疫情推動的消費電子熱潮帶動,台灣PCB產業快速成長,2022年整體產業鏈產值規模達新台幣1.35兆元,創歷史新高。然而自2022年下半年起,全球經濟環境劇變,台灣PCB產業進入低迷期。美國聯準會...
2025年,隨著AI技術不斷創新,高階終端應用對運算能力需求亦不斷增長,不僅將持續推動處理器、記憶體等硬體設備的升級,對於PCB的設計規格要求亦將更具有挑戰性。此外AI正從雲端延伸至終端設備,預期將推動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成長與規格升級,...
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加速,為分散風險並強化供應鏈韌性,東南亞已快速崛起為全球PCB產業擴張的戰略重鎮,累計投資案已逾百件,顯示其區域吸引力持續升溫。目前東南亞各國在PCB市場的發展輪廓已逐漸清晰,並...
南台灣正處於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淨零排放目標與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區域產業必須採取前瞻策略,以強化競爭力並確保永續發展。透過半導體南向布局、AI技術賦能、藍色經濟發展及資本市場導入,南台灣有望成為新能源技術與智慧製造的重...
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作為移動通訊產業的風向球,今年吸引超過10.9萬人參與。為協助臺灣業者掌握國際趨勢並拓展商機,工研院今(14)日舉辦「MWC 2025 展會直擊: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研討會」,聚焦 MWC 2025的關鍵...
CES 2025再次展現車輛科技的蓬勃發展,參展商數量突破900家,年增逾三成。此現象突顯了車輛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也顯示該產業正迎來關鍵轉型期。當前,全球車輛產業的技術發展圍繞三大核心主軸-自駕化、聯網化與電動化,這三大技術領域不僅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