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庫存風暴席捲而來
- 2022/12/22
- 1318
- 32
2022年台灣被動元件產業面臨了5年內來最嚴重的庫存危機,全球經濟環境面臨寒冬,一連串利空因素接踵而至,包括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封控措施、終端產品需求萎靡、國際通膨飆升、電子業庫存風暴等,全球經濟反轉速度快到讓人措手不及,對於被動元件產業而...
2022年台灣被動元件產業面臨了5年內來最嚴重的庫存危機,全球經濟環境面臨寒冬,一連串利空因素接踵而至,包括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封控措施、終端產品需求萎靡、國際通膨飆升、電子業庫存風暴等,全球經濟反轉速度快到讓人措手不及,對於被動元件產業而...
在全球追求環保,淨零碳排,減少垃圾的趨勢,或是零售業追求更好的管理效率等,都是推升電子紙產業持續成長的動力,臺廠已在電子紙產業鏈的中上游,如TFT背板、驅動IC、電子紙製造等,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除了大幅擴廠,因應龐大需求之外,也藉由成立...
全球對於環保、淨零碳排、減少垃圾的概念發想,或是零售業追求更好的管理效率等,都是推升電子紙產業持續成長的動力,其中,電子紙產業的成長將以電子標籤的拓展為主,且電子標籤的製造或是系統建置到推廣,都由下游系統整合廠完成,主要的市場仍在歐美。而...
在淨零碳排與國際政策的推動下,全球電動車的銷售量正快速攀升,預估今年可達整體車輛市場的10%份額。另外,隨著自駕與智慧座艙的技術不斷升級,以及對5G的高速傳輸需求,車輛的功能設計越來越豐富,多元的零組件應用讓車用PCB在使用量及技術規格都...
近年來,隨著5G時代的腳步來臨,5G相關的基礎建設逐漸擴大化,亦衍生出的新的基礎建設商機,以及5G智慧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下,對應5G頻段所應用的相關射頻元件需求也將持續增加,全球的半導體廠商均紛紛開始將射頻元件產品從矽半導體材料的元件,拓...
2022年臺灣整體電子零組件面對5年來產業最大寒冬逆風,包括終端需求萎縮、庫存水位居高、生產停工阻礙、美中競爭牽連…一連串不利因素皆打擊產業發展,因此預估整體電子零組件產值將面臨新臺幣2.4兆元保衛戰,相較於2021年預估將...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在5G浪潮下,科技應用蓬勃發展,市場對半導體需求產生了結構性的改變,而載板是IC晶圓封裝用的基板,為高階技術的PCB產品,隨著終端產品對各式晶片模組需求遽增,也帶動載板產業順勢而起。全球載板產值由2016年65.3億美元市場規模,到202...
隨著各國AIoT環境建置逐漸成形,未來生活周遭的智慧裝置將越來越多,生活因為資通訊的輔助更加便利、體驗更加豐富,並驅動顯示科技產業發展出以智慧場域為導向的系統整合解決方案,我國資通訊領域發展已相當成熟,技術能量充沛,許多零組件位居全球領先...
面板廠為了持續提升面板的附加價值,積極發展面板整合感測技術,目前已藉由內嵌式觸控面板產品,站穩觸控領域。近期則開始多方向拓展,如整合指紋感測或是外界光感測等技術。同時,面板廠為了活化舊世代產線,或是拓產其他應用的機會,也開始推出不具顯示功...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隨著道路交通安全議題備受重視,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必須確保完全安全才能快速發展。各家業者使出渾身解數以搶占市場先機,其中C-V2X、AI或5G通訊技術是自駕車相關應用發展的關鍵要素,如自駕車本身、自駕車與其他道路使用者(連網車、行人等)的交通...
2022年上半年台灣PCB製造產值統計約為4,197億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18.0%,在載板與其他高階製造的帶動下,已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單季產值2千億規模。儘管上半年依舊繳出亮眼成績,但展望2022年下半年,面對全球通膨飆升、經濟前景黯淡...
穿戴裝置在多年發展下已成為消費性IoT領域頗具經濟規模的重要載具,且相關系統迄今也一直保持著穩健的成長動能。除了感知應用技術的持續創新外,產業生態系的日趨完整(OS平台、API、APP、開放標準協定…)也是市場得以保有成長的...
隨著增強實境(AR)、虛擬實境(VR)技術應用在各種影視、通話軟體的普及,再拓展到延展實境(XR,eXtented Reality)技術逐漸竄紅。XR技術在遠距教育、遠距辦公等應用的消費市場穩步成長,並與元宇宙結合成為業界關鍵的話題。未來...
全球3D感測市場將以14.5%複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從2020年的68億美元成長至2026年的150億美元。其中,行動與消費者市場占比約為46%。未來智慧化生活的普及將更推升3D感測產業的蓬勃發展,惟仍有以下幾點需待突破。(一)產...
於COP26會議經過最終談判後所提出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已可視為是現階段的共識並對未來全球如何運作有決定性的影響,其中明定以2020年為基準,至2030年碳排放量必須下降45%,於此之後,包括PCB主要生產地區的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
隨著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逐漸成熟,產業相關應用也廣泛擴散。尤其是這兩年全球受到疫情影響開展遠距工作的趨勢、加上極端氣候議題急遽升高,讓AI人工智慧的應用發展朝向「元宇宙」(Metaver...
隨著影像運算單元(GPU)效能的提升以及相關演算法的演進,有愈來愈多終端產品或應用開始利用影像技術的輔助來執行任務,而影像技術甚至是部份產業往下一階段升級不可獲缺的關鍵技術,例如:工業往自動化發展、機器人的視覺系統、醫學影像的診斷、自動駕...
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在2021年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主要是受惠於5G與電動車所帶動產品的高值化、因疫情產生的work from home (WFH)工作模式與線上教育模式而催生出了電腦與智慧家電等產品的強勁需求等利多因素,創下了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