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汽車晶片產業商機(下)
- 2022/06/16
- 780
- 25
疫情驅動數位轉型加速,也導致全球性晶片供應短缺,更衝擊汽車晶片市場,臺灣晶片廠商不但掌握關鍵技術與產品,也帶動半導體相關廠商的產能需求大增,從IC設計、晶圓、記憶體、導線架、封測等汽車晶片供應鏈受惠。疫情造成斷鏈,車廠銷售量減少,紛紛對代...
疫情驅動數位轉型加速,也導致全球性晶片供應短缺,更衝擊汽車晶片市場,臺灣晶片廠商不但掌握關鍵技術與產品,也帶動半導體相關廠商的產能需求大增,從IC設計、晶圓、記憶體、導線架、封測等汽車晶片供應鏈受惠。疫情造成斷鏈,車廠銷售量減少,紛紛對代...
疫情驅動數位轉型加速,也導致全球性晶片供應短缺,更衝擊汽車晶片市場,臺灣晶片廠商不但掌握關鍵技術與產品,也帶動半導體相關廠商的產能需求大增,從IC設計、晶圓、記憶體、導線架、封測等汽車晶片供應鏈受惠。疫情造成斷鏈,車廠銷售量減少,紛紛對代...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10)日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但在美國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疫情升...
德國汽車產業一向是聯邦政府視為帶動就業、經濟成長與維持全球競爭力核心產業,德國過去係傳統(內燃機)汽車龍頭,對於電動車輛產業投入較晚,近年來致力於投入各項基礎建設並運用政策工具,鼓勵投資與研發,盼迎頭趕上全球產業變化趨勢。2020年12月...
Seiz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uring the Pandemic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Strengthen Industry Ecochains...
Th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is driving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Case 1 Case 2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運輸安全管理局的數據研究,人為失誤占所有汽車交通事故94%-96%,而歐盟則占95%,人為失誤包含超速、危險駕駛、駕駛分心行為、疲勞駕駛及酒駕/藥物影響。透過搭載駕駛監控系統,分析駕駛者是否處於分心、疲勞及酒駕/藥物影響狀...
汽車零組件從毛坯加工到整車裝配,越來越多生產製造需要添購先進製造裝備,隨著汽車產業精進發展,電動化與智慧化功能不斷地變革,相關製造設備廠商也迎來新一波的發展機會。例如動力電池托盤走向自動化生產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電動車輛比例與保有量不斷增...
受到疫情擴大的影響,部份車廠臨時改採線上參展,但隨著電子化的程度提升,與其相關的廠商數量與範圍亦持續擴大,使得汽車產業於CES展會的重要性逐年提高,仍是2022 CES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從參展廠商的屬性來看,本次除了傳統車廠與供應鏈照例...
As semiconductor and 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progress, automakers and suppliers of components and systems are applying...
近年來隨著電動車輛產業蓬勃發展,關鍵零組件如三電(驅動馬達、驅控器與動力電池)與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受到很多關注,臺灣汽車零組件領導廠商或新創廠商積極佈局電動車輛相關零組件研發與製造,已逐漸形成電動車輛產業鏈,從材料、零組件與模組、次系...
2021年全球汽車整車銷量隨疫情受控,有望較2020年成長11.6%。中國自2009年起連續12年蟬聯單一國銷量首位,美國持續居次,日本維持第三。Toyota有望超越VW重回集團銷量首位,Hyundai/Kia及Stellantis分居排...
48V電壓系統最初由歐系五大車廠(Audi、VW、Daimler、BMW、Porsche)於2011年所提出,直到2016年48V MHEV量產車進入市場。2016-2020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14%,成長幅度優於同期的純電動車及插電式複合...
臺灣加入CPTPP可為汽車零組件產業排除高關稅障礙,爭取市場公平競爭機會,有利於擴大在臺生產、激勵廠商投入高附加價值產品研發,在撤除關稅的緩衝年限內透過政策支持研發關鍵零組件(如電動車輛三電等)轉型、稅務減免,或朝電動車與自駕車等新興領域...
觀察臺灣自行車產值變化,自行車零組件於2014年以產值新台幣518.3億元首度超越自行車整車產業,並於2016年第二度以新台幣516.5億元超越自行車整體產值,從此拉開差距,2020年來到歷史新高新台幣736.2億元,推測主要原因為因應國...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28)日發布2021年與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2021年製造業產值為23.06兆元新臺幣,年增率達21.26%,為歷史次高成長。展望2022年,各國經濟重啟、國際需求強勁,加以內需可望回溫,2...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簡稱產科國際所,ISTI )於2018 年劉文雄院長領導組織精進開始,陸續整合了原來的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IEK,2018 )、國際中心(IIC,2018)、五個國外辦公室(2020)、 及區域與兩...
擔任工研院院長三年多以來,一直鼓勵同仁朝三個方向努力:工研院需以市場為導向,要做產業界、學術界與國際間有效的橋梁,更要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做為國際的橋梁,是快速讓臺灣價?向上提升的重要作為。2018 年工研院成立「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
由各國政府、企業承諾的減碳及淨零碳/碳中和目標,成為電動車發展強而有力的支持;而車輛由油轉電的本質差異,則帶來汽車產業鏈重塑的良好契機。 臺灣發展電動車產業,除了自身需補足關鍵技術、建置測試環境、升級系統整合強化產品/服務附加價値與競爭...
去年( 2020 )以來,全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疫情席捲,迫使個人與企業面臨新常態;美中科技鏖戰,引發供應鏈版圖移轉、原物料供應失序。面對一連串變局,工研院本著守護臺灣、振興產業之心,發揮多年累積的研發能量,運用科技力、快速展現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