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創業政策動態及科技新創亮點
- 2023/01/12
- 619
- 16
面對全球產業典範轉移之挑戰,日本政府揭示之新資本主義,將培育新創企業定位為活絡日本經濟成長,解決社會問題之創新驅動力,重視營造新創與大企業開放式創新合作友善環境。依此將2022年訂為新創元年,並訂定五年期計畫期在2027年前新創企業數量增...
面對全球產業典範轉移之挑戰,日本政府揭示之新資本主義,將培育新創企業定位為活絡日本經濟成長,解決社會問題之創新驅動力,重視營造新創與大企業開放式創新合作友善環境。依此將2022年訂為新創元年,並訂定五年期計畫期在2027年前新創企業數量增...
COVID-19大流行,長時間居家的生活方式,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壓力大、孤獨的時期,有不少人決定飼養寵物以尋求陪伴,因此提高寵物飼養率。加上飼主對寵物人性化意識提高,對優質寵物照護產品的需求增加,主要市場的可支配所得增加,人們更願意付...
歐盟於2020提出《從農場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針對氣候變遷問題提出新解方,期待透過糧食生產過程的轉型,藉由減少農藥、肥料、抗菌劑、增加有機栽種面積、減少食物浪費等行動,強化國內永續性食品生產模式,帶...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According to a 2018 report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world nee...
長期以來,新加坡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綠色、環保、宜居的城市,近年來加上氣候變遷、綠色轉型、淨零碳排等全球性挑戰與趨勢,也持續考驗著新加坡如何在資源極度有限,但未來挑戰日益嚴峻的狀況下,保持國家、產業、社會的韌性與競爭力。在長期減排的目標下,...
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早已滲透到你我的生活周遭,技術快速迭代加上訓練成本降低,更有利於AI技術發展更多元的應用方案。然而其黑盒子特性長期被認為將帶來過去從未碰到的風險,因此各國政府除了積極投資發展AI技術以外,也提出軟性、硬性或實驗性質的計畫...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隨著數位新時代浪潮來襲,荷蘭政府發布「荷蘭數位化策略2.0」,目標將數位化推廣應用於政府、教育、醫療護理、農業、交通、能源、工業及中小企業;優先發展人工智慧、數據共享與存取、數位技術與包容性、創新數位政府、數位連接及數位韌性等六個面向;透...
The sweeping effects of COVID-19 on the global economy are a wake-up call for industries to the possibility of broken s...
為了因應新冠疫情,各國政府紛紛提供科技與創新的相關政策支援,例如設計環境永續生產模式,或是藉由提供跨社經群組的平等機會,以建立更具包容性與韌性之社會。根據OECD的研究顯示,主要國家在疫情之下邁向創新的策略方向,包括將環境政策列為國家科技...
地球經濟領域不斷向更遙遠的太空邊界擴張,隨著太空時代的來臨,各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太空競賽,相互角逐爭奪太空資源,然而國際太空環境快速變動,太空活動也變得愈來愈商業化。 身為歐洲的小國盧森堡,人口僅五十多萬,人均GDP卻超過十萬美元,高居...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過量,導致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議題,帶來各種天災襲擊全球,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因此,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面臨的挑戰,各國無不積極祭出氣候對策,目前已有120多個國家共同承諾至2050年要實現淨零排放。本文將掃描加拿...
根據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的報告,若要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1.5℃,2050年左右全球須達到淨零排放;在去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決議通過2030年碳排要減45%,在全球響應下,全球已有近...
Quantum technology is no longer just a cool technology in sci-fi movies. It is a new market contested by leading tech c...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讓產業界逐漸意識到供應鏈「斷鏈」可能成為新常態。即使疫情過去,未來劇烈天災發生頻率增加、地緣政治對峙升溫,也將不斷推升供應鏈中斷風險。韓國政府2020年全國第六次科學技術預測調查中,將「危機日常化」列入...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10)日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但在美國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疫情升...
美國商務部近期應總部位於加州聖荷西(San Jose)的太陽能板製造商Auxin Solar要求,將調查中國太陽能模組製造商是否藉由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四個東南亞國家部署生產業務,藉以規避美國對中國課徵的懲罰性關稅,預計美國商...
2021年下半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加速了經濟和社會領域的數位轉型,遠距辦公、線上教育等零接觸的新常態時代來臨,在這樣的驅動力下,一個更具沉浸感的虛擬世界到來似乎也並非遙不可及的未來。隨著國際大廠的競相投入,元宇宙題材快速延燒;而元宇...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European Indus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