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KView: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panies from Taiwan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 2021/04/09
- 322
- 28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 Big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collectio...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developing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 Big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collectio...
面對外部如:美中科技爭端持續、COVID-19仍全球蔓延的不穩定情勢,以及內部人口未富先老、貧富差距擴大等社會發展問題沈痾難治,中國「十四五」規劃可視為大陸未來5年發展方向的重要風向球。此次五年規劃重點在於強調對內發展“內生動...
臺灣汽車電子零組件產業供應鏈完整,擁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優勢,臺灣知名半導體、資通訊、電子零組件與國際資通訊與電子大廠已經投入自動駕駛、電動車領域,如Waymo、Tesla、VW等。近年來隨著自駕車、電動車輛發酵,SA市調機構預測全球在...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上任後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的國家政策,並設立2030年10GWp,2050年50GWp的風力發電目標。日本風力發電起步雖早,且基於重工業基礎有多家業者投入,但近年因日本風電發展趨緩,成本居高,業者紛紛撤出。反觀台灣在政府...
一、越南首家國產汽車製造廠VINFAST,3月與臺灣固態電池製造商輝能科技(ProLogium)簽署MOU,將成立合資公司在越南製造電動車用固態電池。二、馬來西亞亞航集團(AirAsia Group)擬推出空中計程車、無人機快遞。三、泰國...
2020年全球疫情大流行重創德國產業,特別是向來為德國經濟命脈的汽車產業經歷了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更慘重的損傷,依統計在2020年時德國汽車製造業僅生產了350萬車輛、出口260萬輛,與2019年相比、大約少了將近1/4的數量。疫情對...
自美中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美國對中國擴大了外資投資審查,尤其針對半導體、5G等戰略產業與基礎建設,防止中國以購併等手段獲取技術。同時以國安、違反外交政策等名目限制出口,不讓關鍵科學技術流向中國。2020年8月美國提出乾淨網路計畫,主張建置...
美國是世界藥品消費第一大國,總市場在2020年估計約可達5,273億美元。此外,美國亦是全球生物製劑研發第一大國,自1980年代FDA通過第一個生物合成技術生產的藥品Huimulin審查後,一直是生物製劑產品與技術發展執世界牛耳的地區,在...
本文將論述【COVID-19疫情對我國產業的影響與因應策略|總論】,並依疫情發展動態進行更新,歡迎隨時關注本文及【肺炎疫情(COVID-19)產業影響觀測】專區,掌握最新影響動態。 自從世界衛生組織(WHO)於去年3月11日宣布COVI...
肺炎疫情延燒一年多來,由於各國封城、交通阻斷等狀況使全球產業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產能集中在單一生產基地的風險逐步展露,促使產業界思考全球供應鏈布局更加強調「韌性」,在追求效率極佳化同時,亦重視風險管控能力。未來國際大型企業不會全盤改變ju...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所造成的破壞顯現了科學與創新的至關重要性。從國際情勢、社會型態到經濟前景,疫情前後的世界宛如隔世,各國無論是在內政還是國際政策發展上,都必須有新的規劃。英國在全球疫苗研發的爭霸戰中位居前線,同時各領域...
中國大陸「十四五」時期(2021-2025)將持續加快產業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然面對國際對其圍堵與箝制其科技發展進程。預判,其淡化「中國製造2025」國家發展戰略的政府角色,改以「製造強國建設」代之,並持續推動相關產業政策,包括「中國標準...
2020年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新南向重點6國的經濟表現同步下挫,越南因疫情控制得宜,經濟表現相對較佳,也是6國中唯一出現年度正成長的國家。展望2021年,隨著COVID-19疫苗陸續問世,疫情有望逐漸獲得控制。然而,各國在疫...
經歷了全球疫情危機所帶來的衝擊,對全球經濟與政治都遭受到了重大損失對製造業而言更迫使其重新評估其生產與供應鏈,並順應時代趨勢而加速轉型。本文章從新冠狀病毒對於產業所造成的影響,並聚焦在智慧製造導引的無人工廠,以及探討台日產業中無人工廠目前...
電動車商機廣被各界看好,本月份東協印度重點6國產經新聞有4國與電動車相關。一、越南最大民營企業VINGROUP 旗下汽車製造商VINFAST獲美國加州自駕車許可,為進軍美國車市跨進一大步。二、特斯拉將赴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設立電動車...
By the end of 2020,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ch reportedly started in the December of 2019, has caused more than 82 mi...
CB Insights於2021年2月公布的全球獨角獸企業共531家,德國有14家入榜,這14家獨角獸企業中有6家是來自同一個城市-柏林(Berlin), 分別是N26、Mambu、GetYourGuide、Wefox Group、Omi...
一、印度發展電動車產業,拉攏特斯拉設立生產據點,特斯拉已於2021年1月8日在班加羅爾設立印度子公司。二、越南新創公司Open Classroom開發該國首個AI機器人,投入智慧教育。三、馬來西亞Putra大學開發以廢棄鳳梨葉作無人機框架...
隨著科技持續高速發展,人類從生活本質到生存環境,都無法避免科技的影響。在此前提下,人們也同樣期盼,透過科技,緩解社會、經濟、環境等各個層面帶來的挑戰,並滿足民眾對未來的多元需求,達成國家永續目標。
2000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成立。時至今日,二十年匆匆過去,日益茁壯、日漸堅實的產科國際所,起點是從哪裡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