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KTopics 2020 紀念合輯|2030亞洲前瞻科技 布局產業區域利基
- 2021/01/21
- 371
- 44
工研院曾於2018年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合作,分析亞洲重要國家對2030年全球前瞻科技的應用成熟度與重視度之觀點,藉此了...
工研院曾於2018年與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合作,分析亞洲重要國家對2030年全球前瞻科技的應用成熟度與重視度之觀點,藉此了...
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加上近年來受到在地經濟與就業的壓力,各國紛紛對製造業擬定新策略。 美國,挾頁岩氣(油)優勢,以先進製造技術推動再工業化策略,期待將製造業移回美國;德國,提出「工業4.0」方案,企圖引領下世代製造業系統;中國大陸,以國...
過去幾年,臺灣在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附加價值、促進經濟成長的方向上,已獲得不少全民共識,也因此已有各項科技研發資源及產業推動政策投入,引領創新相關議題。 但是,比起歐美先進國家,往往我們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技術研發有較多著墨,而...
預估到2050年,全球都市人口將超過全球人口的70%,有29個超過千萬人的巨型城市(Megacity),甚至發展出大都市組成的集合城市(Conurbation),如:德國魯爾(Ruhr)、荷蘭任仕達(Randstad)、美國紐約與紐澤西等...
近年來全球AIoT(AI+IoT,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蓬勃發展,是繼手機成為行動通訊主要載具後最大的軟、硬整合商機,是臺灣產業應該要把握的新契機及轉型升級的機會。 若將眼光放在未來十年內,下一波影響臺灣產業與技術的重大議題,則希望臺灣未來...
全球數位科技趨勢加速,各種創新動能與顛覆性的商業典範源源不斷,對於臺灣科技領導企業如何因應已是頗具挑戰,更何況是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及就業人數逾六成的服務業,以及占全體製造業96%的中小型製造業,長期處於創新動能不足,較難吸引科技人才...
隨著科技持續高速發展,人類從生活本質到生存環境,都無法避免科技的影響。在此前提下,人們也同樣期盼,透過科技,緩解社會、經濟、環境等各個層面帶來的挑戰,並滿足民眾對未來的多元需求,達成國家永續目標。
2000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成立。時至今日,二十年匆匆過去,日益茁壯、日漸堅實的產科國際所,起點是從哪裡開始的?
近年來,物聯網正在引領以資料應用為主的「資訊經濟」(Information Economy)全面興起,不但迅速帶動產業商機成長,更將催化新的產業典範轉移,創造比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經濟」(Energy Economy)更高的產業價值...
2019年12月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簡稱COVID-19),已造成全球確診人數到2020年底,突破8200萬,超過200萬人死亡。目前國外已經有些國家開始施打疫苗,但是也看到變種病毒開始全球竄起,台灣也剛宣布2021年1月要開始鎖...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於2018年8月,在院長劉文雄領導下,進行組織改造,整合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Center, IEK,2000年...
COVID-19 has thrown the world into a global recession 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0-Touch Economy. Whether the 0-To...
臺灣素以製造業享譽世界重要地位,雖然沒有廣大的內需市場,但卻有眾多的臺商工廠,其供應鏈遍佈全球無遠弗屆,這些眾多製造工廠可說是臺灣智慧機械及相關應用系統的最大「準內需」市場,因此發展「工業4.0」亟具場域優勢與機會。過去臺灣產業擁有「製造...
新加坡在新冠疫情的中期開始受到嚴重影響,原本優異防疫措施與成效,因為多處社區傳染的破口而失靈,在2020年4月開始實施兩個月的封城阻斷措施,多數的工商活動呈現停擺,也嚴格限制商家的營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直到六月才開始解封。新加坡過去因為整...
產學合作是提升產業技術創新重要的因子,為促進學界與產業界協同合作,藉由產學合作平台調和雙方各項合作資源,成為溝通協調的重要橋樑。此份趨勢研析探討荷蘭科學應用組織(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Applied S...
美中貿易戰發展至今已近兩年,逐漸演變成科技戰,對全球產業供應鏈產生巨大衝擊,除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加速遷移出中國大陸,國際高科技大廠供應鏈紛紛撤出大陸以分散風險。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更為製造業、批發貿易、零售、金融與服務等產業帶來商業衝...
每一次危機來臨 都考驗著人類的韌性 每一次危機來臨,總是考驗著人類社會、環境與經濟的韌性。韌性的強弱,決定了復甦時程的長短。我們或許無法避免危機的發生,但若能在危機來臨前強化社會、環境與經濟韌性,將有助於縮短復甦所需時間,降低危機所帶來...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於2018年8月劉文雄院長領導組織改造至今,整合了原來的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國際中心(IIC),以及今年剛加入的五個國外辦公室,希望透過新組織來促進臺灣與國際的科研及產業合作,持...
工研院自詡扮演產業升級火車頭的角色,開展出多元樣貌的成功模式,持續不間斷地替臺灣產業創造出新的價值,走出新的道路。所創造的出色表現,與本專刊所提之韌性臺灣的概念如出一轍。內文中透過深度個案研究與歸納,提供讀者一條邁向韌性臺灣的康莊大道:以...
以色列的科技創新能力國際有目共睹,除靠政府計畫性扶植外,當地有數以千計創新科技公司,包括電子通訊、半導體及零部件、軟件、網絡安全、生物科技及電子醫療設備,享有「創業的國度」的美譽。 有鑑於創新創業的「雙創」是近年各界重視的焦點,臺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