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19 IEKTopics|以人文思維 打造無疆界幸福科技島

2000年前後網路崛起,美國的硬體領導廠商如AT&T, IBM, GE等便紛紛啟動轉型計畫,從以製造硬體為主的供應商,轉變成以提供軟體與服務為主的方案提供者,成功地以高附加價值服務不斷推升企業價值,被全球視為企業轉型典範。

高效率的硬體製造能力一直是台灣經濟的利基與根本,但隨著成本導向的代工基地,逐漸往人力成本更低的新興國家遷移,讓台灣製造業陷入微利、低價值的困境。反觀台灣的服務業,雖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逾六成,但以中小型、微型的民生服務店家居多,各自營生不成產業,缺乏系統性產業高值化策略。因此此時台灣產業的確舉步維艱,亟需轉骨解方。20年前我擔任工研院院長任內,即提出IT enables service的思維,倡導以科技知識為核心的新服務模式,將是帶領工研院與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惟找出這樣適合台灣在地、以硬帶軟、以大帶小、又能快速適應科技變化的商業模式並不容易,唯有多參考標竿案例,自己再不斷地進行場域測試與修正,才能逐漸掌握轉型成功因素。

今年產科國際所的年度專刊《創生態:科技加值 服務匯流》即列舉了相當多國內外成功的新科技服務案例,供台灣做為他山之石。案例的共同點,就是想提供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方案,都必須做到跨域異業整合。跨域整合成功的要件,不外乎找到對的專業夥伴,建立起生態內的標準語言,彼此協同合作解決客戶痛點,提出有價值的解決方案。這件事過去學校裡都沒教,但現在逐漸受到重視,各大學開始設立跨學科學程;也希望在產業界要打破工作場域的界線,建立起有利於異業交流的平台或環境,讓多元融合的生活型態在台灣無所不在。

最後,我要呼籲創建一個美善的「科技服務新生態」,必須注入人文思維,不應以商業利益掛帥,而要以維護社會價值、促進人際距離、全面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為最終目標,這部分仰賴政府規範與企業責任來實現。期望科技服務不僅能成為產業下一階段的創新與升級動力,亦能增進人民的生活福祉,讓台灣成為幸福的人文科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