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廢棄PET經化學回收之多元醇製備高值化材料技術發展
- 2023/06/08
- 166
- 16
開發PET回收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廢棄塑膠後處理的問題,相較於機械回收,將PET降解為單體或低聚物的化學回收是效率最高、產物利用價值最大的方法。在各類化學回收方法中,以醇解法將PET轉化為各類型多元醇之途徑最具商業應用潛力,在此基礎上,本文...
開發PET回收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廢棄塑膠後處理的問題,相較於機械回收,將PET降解為單體或低聚物的化學回收是效率最高、產物利用價值最大的方法。在各類化學回收方法中,以醇解法將PET轉化為各類型多元醇之途徑最具商業應用潛力,在此基礎上,本文...
塑膠是從石油煉製經各式製造加工而得之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民生甚至是軍事用途。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2年出版的《全球塑膠展望》,近20年全球塑膠年製造量成長近兩倍,年廢棄量成長達2.3倍,年廢棄量逾3.5億公噸。全...
合成橡膠已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中,汽車工業(輪胎與其它應用)是超過五成的主要應用市場。中國大陸地區不但是合成橡膠主要的生產國家,更主導市場需求與走向。隨著全球淨零減碳趨勢,電動車需求將持續擴張也成為合成橡膠市場成長的驅動力。在此趨勢下,合成...
碳捕捉與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Ultilization, CCU)技術為一項能協助產業達成淨零碳排的負碳(Carbon Negative)技術。在CCU的分類可以分為化學應用與非化學應用。 化學應用中應用電化學的技...
液晶高分子(Liquid Crystal Polymer, LCP)為一系列芳香族結構的高性能熱塑性樹脂材料,材料具備耐溫、低粉塵、尺寸安定性、難燃、低介電常數與、低介電損失等特性,廣泛應用在電子與電器、車輛以及各種通訊設備中。 受到行...
因應全球氣候碳中和目標,企業在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透過購買碳權,作為抵銷企業的排碳量是其降低碳排放的一種策略。為了擴大VCM,強化金融交易平台系統,拉近與減碳開發商及第三方驗證機構等...
Starting in 2018, ITRI began to plan longter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2030 Technology Strate...
歐盟委員會於2022年11月30日發佈「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膠的政策框架」,該框架進一步明確的說明使用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膠所帶來的挑戰與效益,並規定了需確保其生產和消費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條件。本文將針對2022~202...
聚苯硫醚(Polyphenylsulfide, PPS)為一項主鏈含有硫原子的高性能熱塑性樹脂材料,材料具備耐溫、耐候、超難燃、低吸濕、耐腐蝕與耐磨等特性,廣泛應用在汽車、航太、電子與電器等高科技產品中。 全球PPS樹脂需求穩定成長,產...
石化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型產業,石化產品供應各行各業所需之原材料。下游衍生產業除了塑膠、鞋業、紡織等傳統產業之外,關鍵石化原材料,更是我國發展核心戰略產業創新之根本,也帶動半導體、5G等新興產業發展。2022年石化產業面臨多項負面因素影響...
為了滿足人類「食」的需求,我們耗費了許多能資源將農作物轉化成食物提供人們食用,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剩餘資材(Surplus Materials)未被充分利用,可以透過「食品加工與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的推動,提高這些剩餘資材的價值。...
染料與顏料在國際上合稱為色料(Colorants),是指能染色或著色的物質可美化商品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在日常生活上更提供豐富的色彩美化人們的生活。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進步發展、社會的繁榮及生活水準不斷的提高,「綠色消費」逐漸成為消費者的...
奈米纖維素(Nanocellulose)材料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界中儲量豐富,具有低密度、高強度、高剛度、質量輕、熱膨脹率低、溫度變化耐受力強、不易透過氧氣及水分、透光性好、生物可降解性及可再生性等優點,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近年來...
氣候變遷以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在世界向可持續性生活方式過渡的過程中,迫切需要生質材料來取代石化材料。PEF是一種生質基並可回收的高分子材料,與目前廣泛使用的石油基包裝塑膠材料相比,具有更優越的性能。 荷蘭Avantium公司與其合作...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淨零碳排不僅是國家、產業要面對的長遠目標,國際研究更指出消費者行為改變,將是促進減碳的重要關鍵。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主辦「眺望2023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在開幕論壇上,匯集各大產業專家代表,分享如何透過改變消費行為,勾勒產業邁向...
減少廢棄塑膠的產生已經成為許多國家長期的政策目標,除了透過宣導提倡塑膠減量外,透過先進回收技術(Advanced Recycling Technology)來處理各種不同組成的廢塑膠,更可提高廢棄塑膠的再利用價值,更進一步實現循環經濟(C...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當中,多國共同簽署了《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包含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皆承諾「2050年淨零」,為了達到所謂的「無碳目標」、阻止氣候暖化,多國...
人類排放的CO2和其他溫室氣體是促成地球暖化的主要驅動力,其中CO2對地球暖化的貢獻度高更是達90%以上。自COVID-19大流行趨緩,全球經濟活動陸續重啟,CO2的排放量也呈現反彈,據Global Carbon Project (GCP...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