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023太空競賽白熱化:手機連接衛星通訊較勁
- 2023/06/01
- 258
- 22
MWC 2023行動通訊大展從地面朝太空競爭發展,吸引超過60家衛星通訊相關廠商參展,可見下世代通訊將朝地空整合的通訊情境演進,各家廠商提前布局展示實力。手機開發商展示可商用化的智慧手機,可雙向傳輸簡訊、求救訊息與位置資訊;晶片商展示未來...
MWC 2023行動通訊大展從地面朝太空競爭發展,吸引超過60家衛星通訊相關廠商參展,可見下世代通訊將朝地空整合的通訊情境演進,各家廠商提前布局展示實力。手機開發商展示可商用化的智慧手機,可雙向傳輸簡訊、求救訊息與位置資訊;晶片商展示未來...
根據「宇宙機械產業實態調查報告書」最新資料,2021年日本太空產業達3,440億日圓,其中有96%產值貢獻來自內需,外銷總額佔4%。主要內部需求來自JAXA,過往與大型集團合作發展產業,並著重衛星製造與火箭發射等次產業,且偏重遙測衛星發展...
近年來,「元宇宙」(Metaverse)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興應用,完全由電腦建構的虛擬世界,有望改造人類生活模式。 科技發展不是一夕變化,而是漸進式累積。以半導體技術為例,從微米進到奈米、即將進到次奈米,發展了超過半世紀;家用網路頻寬從1...
回顧2022年,供應鏈缺料逐漸緩解,加上後疫情時期遠距工作與學習等趨勢,持續帶動家用寬頻網路需求增加,間接帶動整合新一代Wi-Fi 6技術的DOCSIS 3.1 Cable CPE出貨需求,整機ASP相對提高也拉抬產值,整體而言2022年...
終端直連衛星(尤其用於手機產品)打破傳統模式,不需額外購置SIM卡或外加設備進行連線,便於用戶在使用環境相似下可無縫轉換地面網路與非地面網路接取,現階段以手機業者與衛星業者主導,其中業者專家提出其發展關鍵議題在於頻譜,而現今終端設備直連衛...
Google、Amazon、Apple等廠商帶頭發展的智慧家庭開源標準Matter已經順利在2022年10月發布Matter 1.0版,可望解決不同品牌之間智慧家庭產品互連互通問題,讓消費者更接近實現整體智慧家庭情境。目前Matter雖尚...
元宇宙為近年來成長最快速的領域,其關鍵技術有AI、Blockchain、Content、Interactivity、IoT和Network等六大項。由於元宇宙沒有明確的定義,概念也尚未成形,國際科技大廠、新創等皆以自身專業領域建構相關生態...
2022年臺灣通訊產業仍持續受惠遠距新興應用商機、企業數位轉型與大型資料中心升級需求,帶動5G、Wi-Fi 6/6E、Switch、Cable CPE、光纖接取設備PON等產品升級需求,惟手機方面因戰爭、通膨衝擊總體經濟使消費緊縮,手機消...
中國為全球衛星持有數量第二大國,伴隨歐美巨型星系興起,中國亦傾國家之力自建巨型星系,打造衛星封閉服務系統。而從衛星通訊四大次產業能量來看,產值偏重於衛星製造與發射,並由國企或央企所主導,以設備終端、系統平台等優先發展國產,意謂排外效益明顯...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台灣智慧交通產業生態系以提供車用相關零組件、感測器、地磁模組、觸控面板、車載機等硬體製造為優勢,具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智慧停車、智慧車流、科技執法等創新解決方案較為完善。近年來,有鑒於5G、AI技術成熟,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升級為國家戰略目標...
衛星通訊近幾成熱議話題,隨著3GPP納入非地面通訊(NTN)的通訊標準逐步推進,電信營運商持續進行相關驗證測試。傳統衛星通訊主要以語音/簡訊為主要的通訊功能且需要搭配衛星通訊專屬的手持裝置,隨著技術的突破,已有可直接連接衛星通訊的智慧手機...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全球低軌寬頻衛星在SpaceX與OneWeb兩大主導業者計劃下,進入落地布局環節,尤其針對市場規模潛力大的終端用戶應用,前者從2020年推出固定式家戶聯網終端設備,2022年邁向移動式衛星地面站(ESIM)商用發展,陸續展開車聯網、海事服...
近年來低軌衛星通訊成為熱議話題,主要關注焦點為四大廠商:Starlink、OneWeb、Kuiper、Telesat的進展,隨著衛星不斷發射至太空軌道,各業者自2020年開始進行相關驗測。推進至2021年底Starlink率先推出直接面對...
衛星遙測應用,係衛星在衛星軌道上,進行遠端影像感測與記錄,可對雲層或地球表面之標的物,進行影像監測,此商用市場發展,估計在2025年可達到81.8億美元,2020-2025年複合成長約為14%。另,在遙測技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SAR)市場...
全球經濟論壇發表的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中,與環境相關的十大衝擊性議題占了五項,驅使各國開始明顯表態或將減碳目標提高。不僅從國家政策大方向展開,歐盟與中國也針對產品細項進行立法與提案,在智慧行動產品中以法規力量統一充電接口規格,並改變產品...
Driven b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ompanies and the zero-contact economy in 2021 post the COVID-19 outbreak, the ...
碳定價制度(Carbon Pricing)是歐盟邁向淨零的關鍵政策工具之一,歐盟持續擴大碳交易(Carbon Trade)市場機制,亦推動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10)日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80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6.04%,四大業別均延續正向成長。但在美國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國際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疫情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