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衛星物聯網市場發展及業者營運模式
- 2022/05/09
- 367
- 26
衛星物聯網應用,已成為商業衛星通訊重要的發展方向。促成衛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供給面因素,包括發射成本的降低、衛星小型化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非地面通訊網路技術實現於物聯網應用等;需求端之因素,包括從地理空間,地球上仍有85%的區域,無法使用...
衛星物聯網應用,已成為商業衛星通訊重要的發展方向。促成衛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供給面因素,包括發射成本的降低、衛星小型化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非地面通訊網路技術實現於物聯網應用等;需求端之因素,包括從地理空間,地球上仍有85%的區域,無法使用...
2017年有一部好萊塢電影「銀翼殺手2049」,敘述複製人在成為人類的奴隸之後,因為要強迫除役,被同是複製人的「銀翼殺手」到處追捕獵殺,卻意外發現複製人可以透過性行為繁殖後代的故事。雖然這種機器人繁殖的未來情境離現今還很遙遠,但是劇中描述...
Seiz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uring the Pandemic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Strengthen Industry Ecochains...
Enhancing the R&D capabilities of the LEO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industry. Case 1 Case 2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 in the U.S. is the bellwether of technology trends for the year to come. CES 2022 p...
回顧2021年雖有零組件短缺、供應鏈斷鏈影響等問題,但後疫情時期遠距工作與學習等趨勢,持續帶動家用寬頻網路需求增加,間接帶動整合新一代Wi-Fi 6技術的DOCSIS 3.1 Cable CPE出貨需求,整機ASP相對提高也拉抬產值,整體...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堪稱年度科技業風向球,觀測本次展會,發現永續發展數位創新與跨界合作成趨勢。 愈來愈多企業投入數位科技落實環境永續,並透過網實融合的實體數位化(Phygital)情境,以數位賦能為生活型態加值,促成數位樂活。新服務...
CES 2022由去年線上數位展重回實體展覽,因Omicron病毒干擾,Google、Meta、亞馬遜、AMD、微星、聯想、T-Mobile、Panasonic、BMW、IBM等大廠於展前宣布不參與實體展,但仍維持在線上進行各項創新產品技...
雖然目前5G的商轉尚未完全普及,3GPP也尚未啟動6G的規格研制工作,然而通訊發展先進國,包含美國、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其6G發展相關的產官學研等單位,近年來紛紛發表6G願景,開啟次世代通訊標準化的前哨戰。根據各國6G願景的描述,...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國電信營運商仍奮力建設5G網路基礎設施,加以零接觸經濟的帶動,使全球網路設備、5G通訊產品的需求成長。至2021年7月底前的統計顯示,全球5G商用電信營運商已達177家,但消費端的應用服務尚未出現突破...
2021年臺灣通訊產業雖面臨零組件供應吃緊,海外生產基地疫情反覆,但受惠疫後企業數位轉型與零接觸經濟的帶動,使得全球網路設備、5G通訊產品的需求成長,整體而言,2021年全年度我國通訊產業產值為新臺幣1兆2,548億元,較去年成長2.8%...
Wi-Fi承載了全球超過一半的數據流量,而進入5G時代之後,除了網路流量持續成長之外,行動通訊傳輸速率更是提升到Gbps等級,Wi-Fi將持續扮演協助行動通訊資料分流的角色。Wi-Fi新興技術以Wi-Fi 6、Wi-Fi 6E及Wi-Fi...
我國通訊產業依產業類別主要區分為網路通訊設備、個人行動裝置,以及通訊服務三大類別,網路通訊設備次產業包括,無線區域網路WLAN、Ethernet Switch、DSL CPE、Cable CPE、IP STB、Bluetooth、行動寬頻...
衛星通訊已行之多年,可應用於遙測、通訊、科技發展等領域,因4G與寬頻基礎設施的強化,通訊功能因傳輸速度與價格難以競爭逐漸被地面通訊取代,轉而聚焦衛星電視轉播與利基市場,如航空、船舶等商用領域。近年來得力於衛星本體製造技術、發射與酬載成本大...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28)日發布2021年與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2021年製造業產值為23.06兆元新臺幣,年增率達21.26%,為歷史次高成長。展望2022年,各國經濟重啟、國際需求強勁,加以內需可望回溫,2...
近年來,隨著教育資訊化的迅速發展,以ICT技術作為教學與管理輔助手段,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而在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推動下,智慧教室/智慧校園、運用VR/AR技術的虛擬教育應用服務,以及AI智慧教育應用已逐漸興起,已有越來越多...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簡稱產科國際所,ISTI )於2018 年劉文雄院長領導組織精進開始,陸續整合了原來的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IEK,2018 )、國際中心(IIC,2018)、五個國外辦公室(2020)、 及區域與兩...
去年( 2020 )以來,全球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疫情席捲,迫使個人與企業面臨新常態;美中科技鏖戰,引發供應鏈版圖移轉、原物料供應失序。面對一連串變局,工研院本著守護臺灣、振興產業之心,發揮多年累積的研發能量,運用科技力、快速展現韌性,...
自2014 年起,新興衛星營運商SpaceX 等提出低軌道衛星( LEO )星系布建計畫,預期未來LEO 透過與行動通訊、無線通訊結合,實現陸、海、空無縫連結的萬物聯網應用情境,創造新商機與新興商業模式,衛星通訊將邁向新的成長。 臺灣在...
擔任工研院院長三年多以來,一直鼓勵同仁朝三個方向努力:工研院需以市場為導向,要做產業界、學術界與國際間有效的橋梁,更要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做為國際的橋梁,是快速讓臺灣價?向上提升的重要作為。2018 年工研院成立「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