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商機—緬甸與寮國汽車與零組件產銷
- 2017/10/06
- 4233
- 44
寮國與緬甸屬於東協國家汽車產業發展較遲緩國家,由於資源豐富、勞工年輕化、工資相較其他東協國家低廉,汽車與零組件以進口居多,隨著經濟發展與交通條件改善,汽車產業政策也逐漸調整,歐美國家評估其發展潛力,預估數年內汽車與零組件需求將快速成長。寮國...
寮國與緬甸屬於東協國家汽車產業發展較遲緩國家,由於資源豐富、勞工年輕化、工資相較其他東協國家低廉,汽車與零組件以進口居多,隨著經濟發展與交通條件改善,汽車產業政策也逐漸調整,歐美國家評估其發展潛力,預估數年內汽車與零組件需求將快速成長。寮國...
【內容大綱】 一、智慧製造感測四大應用範疇-加工、組裝、檢測、物流 二、智慧製造感測技術應用三部曲 (一) 機聯網 (二) 人機介面 (三) 人機協作 三、智慧製造感測技術應用三部曲 IEKView 【圖表大綱】 圖1、智慧製造感測四...
【內容大綱】 一、日本九州地震影響汽車與零組件廠商營運 二、九州汽車產業聚落 三、日本九州汽機車產業停工概況 四、九州地震對台灣汽機車產業的啟示與機會 【圖表大綱】 圖1、九州汽車產業聚落 表1、Toyota因地震而停工的廠區
【內容大綱】 在2015年漢諾威工業展中,與工業4.0相關的產業自動化技術與應用、數位製造(含積層製造)依舊是吸引參觀人群的重點。其他主要展出內容還包括機器人與自動化零組件、創新技術、能源裝備與零組件、表面處理技術、機械零組件(OEM)。...
【內容大綱】 一、2015年3D列印市場持續成長 (一)2020年全球3D列印市場達210億美元 (二)零組件生產占比十年內成長9倍 (三)5,000美元以下印表機成長超過100% 二、其他行業國際領導廠商投入3D列印產業 ...
【內容大綱】 一、泰國汽車產業歷經萌芽保護期、自由化推動期及全球化定位期等三階段 二、2003~2013年產/銷/出口量年複合成長率均達9.2%以上 三、1980年代產業發展減速,乘日元升值取消限制成功突破 四、金融危機難關以融...
【內容大綱】 一、全球工業機器人需求現況與前景 二、IEKView 【圖表大綱】 圖一 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史 圖二、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統計 圖三、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每萬人平均持有量統計 圖四、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
【內容大綱】 一、機械手臂與焊機控制器一體化的松下(Panasonic) 二、將單元製造發揮極致的Nabtesco 三、利用治具強化工廠效能的YAMAHA 四、2013年東京國際機器人展 五、日本企業自動化的運用與實踐 六、...
【內容大綱】 一、智慧自動化成型 整合多元感測 二、人機協同作業分工 彈性功能最佳化 三、配合自動化系統進化 從單機往單元發展 四、平行結構內藏視覺 提升機器人作業精速 五、整合觸力覺反饋資訊 人機混線重視安規 六、...
【內容大綱】 一、緬甸汽車保有量偏低,汽車零組件市場具成長潛力 二、緬甸汽車產業薄弱,汽車與零組件以進口為主 (一)2010年1月起開放自由進口 (二)進口汽車的年份限制 (三)進口車必須是左駕駛(方向盤在左側) (四...
【內容大綱】 一、引言 二、發展歷程 (一)1960年代的海外技術導入階段 (二)1970年代的解決應用問題階段 (三)1980年代的競爭創新求變階段 三、產業配套環境 四、市場供需概況 五、IEK View 【圖...
【內容大綱】 一、主板製造程序 二、整機組裝程序 三、品保驗證體制 四、IEK VIEW 【圖表大綱】 圖一 神戶的松下工廠之主板製造程序 圖二 神戶的松下工廠之FBT自動化 圖三 神戶的松下工廠之整機組裝程序 圖四 神戶...
【內容大綱】 一、引言 二、中國大陸製造產品的品質問題 三、國際NB組裝廠的智慧自動化方案 四、台灣NB組裝廠之智慧自動化需求 五、IEK View 【圖表大綱】 圖一、液晶面板之電路板的加工品質問題 圖二、防護警報器...
【內容大綱】 一、「世界工廠」製造天堂的光環逐漸退色 二、機器人登上生產線是可見的趨勢 三、提升以機器人為核心的自動化生產技術 四、IEK View
一、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二、日本工業機器人的發展 三、台灣工業機器人的現況 四、IEK View (一)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現況 (二)高端CNC工具機與機器人的整合應用為中國大陸自動化的發展方向 (三)提供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服務」創...
一、韓美FTA與顯示器產業之關係 二、韓美FTA生效後,台灣產業面臨之正反面影響剖析 三、台灣顯示器產業發展之策略思維與建議 (一) 韓美FTA於顯示器(TFT LCD與相關系統產品)產業的有關規定 (一)韓液晶面板模組工廠分佈 (二) ...
一、3D IC堆疊技術 二、C2C和C2W製程載具 三、C2C和C2W堆疊測試 四、點膠製程評估五、可靠度評估 六、結論與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