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盟商會對《中國製造2025》提出批判談中國大陸外資角色轉變與對台意涵
The Lessons from the Criticism of EU business group to “China Manufacturing 2025”
- 2017/06/23
- 3410
- 27
【內容大綱】
- 一、 從歐盟商會報告中看見的三個現象
- (一) 歐盟企業對中國大陸布局前景,抱持悲觀態度
- (二) 悲觀的主因來自於三大非成本面布局障礙
- (三) 歐盟企業對中國大陸市場開放程度的質疑,亦反照出歐盟國家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緊張的一面
- 二、《中國製造2025》相關政策干預措施與對外資影響
- (一) 案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
- (二) 案例二;機器人
- (三) 案例三:雲端運算
- 三、中國大陸政府對外資管理思維的不變與變
- (一) 不變:主客分明、為我所用的管理思維
- (二) 變:強調其經濟增長動能角色,且偏好引入人才更勝引入企業
- (三) 在變與不變中,外資的態度:尋求更深的投入,而非撤離
- 四、面對中國大陸政府與外資相互倚賴又彼此牽制之關係,我國產業應採取之策略
- (一) 善用外資的資訊蒐集能力,掌握中國大陸政府政策干預手段
- (二) 透過代表性公協會組織進行廠商串聯,以抵禦不公平競爭
- (三) 透過現有平台,參與兩岸智慧製造等新興領域標準合作
- (四) 思考誰當「黑臉」
- IEKView
【圖表大綱】
- 圖一、歐盟企業各產業對中國大陸經商前景調查結果
- 圖二、歐盟企業各產業對中國大陸產能過剩自評結果
- 圖三、《中國製造2025》配套政策與措施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