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KView: Thre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the EV charging service industry in Taiwan
- 2023/11/30
- 82
- 5
The EV charging service industry in Taiwan started in 2012-2015. It was initially a government-led pilot scheme to assi...
The EV charging service industry in Taiwan started in 2012-2015. It was initially a government-led pilot scheme to assi...
日本電業低碳轉型策略之觀測,依據政府碳中和目標與自主電力碳係數目標,日本電業提出完整的短、中、長期的低碳轉型策略與創新技術開發方向,並逐年評估修正。 供給側朝向低碳電源多元化轉型,需求側著重於推動電氣化與能源管理優化。此外,開發下一代電...
面對未來全球局勢多變,為提前掌握未來產業新機會,工研院舉辦「創新50,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面對下個50年挑戰所擘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
工研院誕生在國際局勢險峻的七〇年代,從成立的那一刻起,便肩負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的使命,回顧過去半個世紀,工研院協助臺灣從勞力密集的產業結構轉變為技術導向的高科技大國,奠定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基石,也帶動資通訊、材化、機械、生醫、綠能等產業...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工研院今(24)日舉辦「2024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論壇」,發布2024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受全球需求疲弱、國際訂單下滑影響,2023年臺灣製造業面臨庫存調整。隨著庫存逐步消化,在通膨趨緩、新興科技應用結構需求帶動,外需有望緩步...
「淨零碳排」已經成為全球運動,平日的食物、服飾必須符合低碳足跡認證;居住、工作的場所則是低碳或淨零耗能建築;外出時,選擇低碳運輸網絡;進行育、樂活動時,主動關注低碳相關措施,以節約能源。
Gap Report)(第一版)顯示,全球經濟循環度為9.1%;到了2023年,循環度則下降到7.2%。這意味著全球仍然高度依賴原始材料,而非循環經濟。舉例來說,稀有和關鍵原始材料(如:稀土金屬)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可能更容易被回收。 ...
人類的活動對大自然造成巨大破壞,導致自然災害日益加劇,熱浪、暴雨、森林大火頻傳,加上冰河融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問題。這些劇變與災害對生活環境與財產造成重大影響,甚至威脅生命安全。而這些挑戰無法單靠過往的經驗來解決。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
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趨勢,不僅企業,就連一般民眾也必須學習過「低碳生活」,但過去多數人的生活方式並不「低碳」,要採取什麼樣的低碳生活措施,我們才能夠真正實現脫碳社會呢?
產科國際所建立以大趨勢引領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的方法論,透過定期掃描國際產經重點機構與標竿智庫關切的驅動因子,有效掌握未來局勢的關鍵變化;再整合各驅動因子的需求,進一步聚焦為十大跨域趨勢;再針對趨勢下不同對象的細部需求,描繪未來情境
全球已經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其淨零排放目標與時程,占全球GDP的92%、人口比重85%,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比例88%。要達成目標的挑戰非常巨大,卻也衍生龐大的減碳商機。 淨零排放的議題牽涉領域廣泛,包含工業、運輸、農業與能源等,其中,能...
在已開發國家,享受舒適現代社會的人們,沒有人會反對創造出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生活,並在未來數百年、數千年延續下去,而不會對地球其他生物產生不良影響的「願景」,我認為從「可持續性」的角度來看,探討脫碳能源有助於釐清問題。
近年來臺灣產業亟待數位轉型,新興產業有待孕育成長。工研院肩負「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使命,扮演產業興革的火車頭。為達成「引領創新藍海.產學研接軌國際.世界級智庫」目標,於2018年啟動擘劃「工研院2030技...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淨零排放等挑戰,各產業也面臨快速演化、轉型升級的考驗。為了協助產業掌握商機,工研院發表2023 IEK Topics《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永續50紀念專刊,揭示臺灣未來十大跨領域趨勢,協助企業打造韌性體質的新肌...
2035年,這個充滿未知與憧憬的未來已經向我們緩緩展開。五十年前,一個重要的科技研發機構在政府的支持下播下了種子,它就是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在此深根,奠定臺灣半導體發展主幹,攜手產業群策群力,打造資通訊光電生態系,帶動一波波產業蓬...
今年時逢工研院創立50週年,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繼2018年帶領全院規劃「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引領長期技術的開發方向之後,進一步在今年開始規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在原有的三大科技應用領域「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和...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啟動「跨世代臺灣民眾共同譜寫的2035生活樣貌」問卷,針對年齡介於18~69歲的臺灣民眾進行調查,旨在了解他們對於2035臺灣社會的期望。同時,透過由此次調查,也希望激發民眾對於未來新興科技解決痛點的嚮往與想像...
都市化是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目前地球上大約有80億人口,預測顯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飆升到90億,其中70%將居住在都市地區,比例相當驚人。 隨著經濟發展,城鄉將吸納90%的人口增長,促進80%經濟繁榮,但也將消耗約75%的能源,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