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星攜手商化免疫細胞生產平台
- 2025/02/15
- 11
- 0
科技與醫療的創新結合正加速國際細胞治療市場發展。在CES 2025,工研院與新加坡RMT集團旗下博醫能生技宣布攜手合作,推動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平台(iKNOBeads)商品化,聚焦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拓展美國等國際市場,提供更安全、高...
科技與醫療的創新結合正加速國際細胞治療市場發展。在CES 2025,工研院與新加坡RMT集團旗下博醫能生技宣布攜手合作,推動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平台(iKNOBeads)商品化,聚焦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拓展美國等國際市場,提供更安全、高...
全球矚目的科技盛會「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於2025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登場,本屆聚焦於AI人工智慧、數位健康、永續發展等熱門議題,秀出引領潮流的科技應用與未來的生活場景。工研院派出資深分析團隊深入會展,帶回第一手科技新知,探索科技...
生成式AI的崛起已重新定義未來全球產業競爭的遊戲規則。工研院執行副總暨總營運長兼AI策略長余孝先,日前於《今周刊》「全球經濟展望論壇」以「臺灣產業AI化的轉型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指出,臺灣在資訊硬體優勢下,應結合自身產業特色,精準落實應...
每天都會走過的柏油路,每回修補與重鋪時總會產生大量刨除料,但再利用率低而成為環境負擔。工研院透過綠色分離技術與生物基再生劑技術,將瀝青刨除料轉化為高品質再生資源,大幅減少碳排放與進口砂石依賴,落實環保與經濟雙贏,開創循環經濟新契機。 瀝青...
在這個科學新發現天天登上媒體版面、科技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的年代,何者能在未來發揮影響力,現階段仍是未知數。我們為了找出答案,每年遴選出十大突破性技術。我們無法預見未來,但預期這些技術在未來幾十年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小型語言模型大型語言模型釋...
半導體的突飛猛進及生成式AI技術的突破,讓沉寂一段時間的機器人發展,似乎突現一道亮光,高運算能力促使機器人的行動及感知能力大幅提升,不僅具有學習能力,動作也更流暢,將對全球產業與社會帶來重大影響,備受關注。 在硬體算力的倍增以及演算法精進...
邁入嶄新的2025年,科技的浪潮依然奔騰不息,每項令人驚豔的創新技術彷彿在宣告,曾經想像的未來正逐步成為真實。全球科技界的年度盛宴 -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今年主題為充滿動感的「DIVE IN to the Future」,象...
地緣政治與科技競局使得產業由全球化走向區域化,分散生產、供應鏈趨於零碎的趨勢下,2025年製造業的面貌如何?工研院日前舉辦「2025年臺灣製造業暨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預估2025年全球貿易將重返溫和擴張態勢,帶動臺灣製造業正向成長。 ...
因近年軍民兩用的商機無限,使無人機反制和管理需求成為剛需,以低軌衛星及無人機防禦系統為核心產品的創未來公司也因此訂單暢旺。為了擴產的資金需求,工研院不但憑藉技術鏈結策略合作夥伴,更進一步透過評價新創事業的優質專利以獲得銀行融資,吸引創投業者...
在AI與半導體產業帶動下,南臺灣從傳統產業轉型為創新樂土。工研院日前舉辦南臺灣產業策略論壇,提出「南臺灣產業創新策略」,聚焦「半導體南向,產業鏈聚能量」與「產業AI化,AI平民化」雙主軸的產業架構,倡議產業提早布局,共創嶄新商機。 南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