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IEKTopics|臺灣扮演全球強韌 產業生態鏈的關鍵力量

2021/10/07
點擊次數: 38650
下載次數: 309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ISTI )於2018 年劉文雄院長領導組織精進開始,陸續整合了原來的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IEK,2018 )、國際中心(IIC,2018)、五個國外辦公室(2020)、及區域與兩岸小組(2021),希望透過新組織來協助工研院整體扮演國際鏈結的角色,促進臺灣的科研機構與產業界,與國際創新生態合作,並掌握全球產業與科技趨勢:在兼顧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考量之下,協助臺灣成為全球創新生態的關鍵夥伴,提升整體產業附加價值。

 

受疫情衝擊仍需掌握商機

工研院自2018 年開始以「2030 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全院長期技術開發方向,產科國際所除了積極參與策略規劃小組,並將藍圖方向銜接至所內2025 年的願景:「促進臺灣產業科技創新與價値提升」(Inspire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value-up for Taiwan industries.),其中有四項重要任務:Technology Scouting—掃描前瞻科技與新興應用市場、Ecosystem Networking—鏈結全球創新生態網絡、Strategic Partnering—結盟科研策略夥伴共創未來、Capability Boosting—提升臺灣產學研整體的創新科技研發能量。

自2013 年開始,產科國際所每年針對在未來五年內值得臺灣關注的產業與科技重大議題,提出研究成果及發展政策建言,推出年度主題研究專刊《IEKTopics 》,並持續追蹤引領議題之後的政策推動或產業效益,歷年的專刊主題包含:

  • 2020 《韌生態跨域創價人才領航》
  • 2019 《創生態科技加值服務匯流》
  • 2018 《探新機:科技亞洲產業創新
  • 2017 《建永續循環共生創新經濟
  • 2016 《解問題智慧創新樂活城市
  • 2015 《搶先機串心聯網力全開》
  • 2014 《贏未來:形塑生活引領創新
  • 2013 《逆轉勝:台灣先進製造的新動力》

去年10 月提出韌生態專刊主題報告的時候,正值臺灣整年防疫有成,又能透過口罩及呼吸器幫助其他國家。然而,今年5 月起受到疫情再度崛起的影響,全臺進入三級警戒,一直到八月中才開始回到二級。天公疼惜好人,臺灣的經濟仍然受惠於製造業出口的持續成長。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2021 年上半年製造業產值7.5 兆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雖然去年第二季疫情影響基期較低,但今年第2季產值年增率達34.5%,已經是連續三季正成長。其中,受到疫情推動居家辦公、線上學習等零接觸經濟及遠距商機的影響,相關資通訊產業,如5G、人工智慧( AI )、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都持續有強勁需求,尤其電腦電子產業和其中的積體電路產業都創歷年單季新高。

 

加強國際鏈結,強韌產業生態鏈

眺望未來,根據產科國際所IEK Consulting的研究,共有四大重要國際趨勢是臺灣在產業發展的策略上需要特別關注:

一、數位轉型:今年COVID-19 疫情依舊是影響全球生活和經濟的主要因素,雖然有不少負面的影響,但也加速了數位科技應用及全民接受度,很多企業已經進行數位轉型。但對大多數中小型製造業及服務業卻增添挑戰,恐將面臨競爭劣勢,甚至被淘汰。

 二、產業生態鏈重組:從美中貿易戰延伸的科技戰,各國形成兩大科技分流陣營,恐將持續至少十年之久,連帶引起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新組合,以前是在低生產成本國家集中生產,如今將迅速改變為在主要消費國家內就地生產。

 三、重振在地經濟:近幾年來,歐洲國家的在地經濟已經面臨挑戰,年輕人失業率持續攀升,連美國也因經濟和國安的需求,提出製造業回流美國,顯然各國重振在地經濟已經是政府的施政重點。

 四、淨零碳排: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綠色復甦趨勢的共同目標,將形成新生態鏈、新商業模式和新布局的機會。依照以上這四大趨勢,臺灣不可能置身於外,也需要成為友好國家的關鍵伙伴,國際鏈結的需求勢必會更重要。

 

與國際鏈結的四大方向及八大做法

因此,今年特別以2021《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為專刊研究主題。在面對四大重要國際趨勢下,臺灣應該如何做好國際鏈結,提供強韌的產業生態鏈,以科技研發協助創新應用,並致力維護環境永續,與全球夥伴共榮共享。研究團隊透過專家訪談、案例分析與成果歸納後,提出臺灣應該強化國際鏈結的四大方向八大做法國際鏈結的四大方向重點羅列如下:

 一、建構強韌生態:在天災( 疫情、地震等)或人禍( 地緣政治、戰爭等)的風險情境下,製造業及服務業必須做到全球布局,建立強韌的產業生態鏈,並具有高敏捷的分散式製造、高韌性的零接觸防疫、高韌命的不間斷營運,以及高價值的智慧化決策。

 二、強化在地價値:善用臺灣的在地性優勢( 地域、多元文化等)及人才,吸引國內外企業在臺灣布局,設立創新研發中心或高階製造基地,將新興應用與國際經驗導入臺灣產業生態鏈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並培育人才根植臺灣。

 三、引領創新應用:企業運用國際鏈結實現創新應用的引領之具體做法,透過國際先進的技術加值,或歷經全球重點場域的淬煉,驗證創新產品在國際舞台的接受度,取得創新應用的先機,並引領創新應用產業的發展。

 四、實現永續環境:在「2050 年淨零永續」的全球共同願景之驅使下,很多企業將需與國際同步實現淨零碳排目標,除了因為要符合新興產業遊戲規則之外,更重要的效益是將落實節能減碳、保護環境的終極目標,也能提升企業的品牌國際形象。

 另外,研究團隊也建議落實國際鏈結的八大做法:優勢鏈結、國際參與、投資臺灣、全球布局、研發合作、場域驗證、典範領航及共達目標。針對每個做法都有提供幾個研究案例及產業發展建言,請參考專刊內容。

 最後,這次IEKTopics 2021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的專刊封面設計,主要是期許以國際鏈結四大方向,做為孕育臺灣這棵大樹,能堅挺地從土壤拔地而起,透過八大做法促成開花結果,並以交叉的彩帶做互相跨域鏈結,封底則是從臺灣鏈結到全球,眾多的人物則代表臺灣與國際人才的智慧匯合,整體意表臺灣能成為國際創新產業生態鏈的關鍵夥伴。

全文下載: 下載 分享至: 分享到臉書分享到推特分享到噗浪分享到Line分享到email加入收藏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