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流行全球大爆發,各國緊急封城,不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利,也因而出現產業缺工,產業鏈的供貨中斷、產線停擺、產品無法順利生產的狀況。全球化供應體系瞬間瓦解,斷貨、斷鏈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大的考驗。
數十年來的全球化經濟發展,成就了全球供應鏈生產模式。而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使得全球供應鏈體系朝向區域化重組的方向發展。疫情大流行更加速了這個態勢的發展,全球都遭受到供應鏈重組的衝擊,凸顯了國際間休戚與共生命共同體之關連性。臺灣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經濟發展高度仰賴對外貿易,因此臺灣產業更是無法忽視國際局勢的轉變。
放眼國際,掌控契機
本專刊第一部分觀察了歐盟、美國、日本及新興區域,在疫後的產業局勢發展與重要的產業政策,並提出臺灣身處變局下,與各區域互相精進合作的方向,期能提供臺灣產業面對國際情勢變化的國際視野,及早籌備因應之道。
美國—主導美中貿易戰、領航科技創新、強化夥伴合作振興在地經濟
為修正過度仰賴中國製造的現況,美國掀起了美中貿易之戰,意欲破除中國世界工廠的角色,造成全球產業鏈重組,並以政策鼓勵製造業回流,讓產地就近美國在地市場,以振興本土經濟和就業。
為鞏固科技領導地位,美國大幅投資健康醫療的基礎建設與研發,強化人工智慧與量子資訊發展之創新應用,並將人工智慧列為國家安全與美中科技戰之項目之一。拜登政府對國際氣候協議,提出創新氣候議程,以及支持轉型的低碳能源技術,包括:發展先進核能技術、電動汽車、綠色氫能和創新的空調冷藏等,為2050 年實現淨零經濟排放目標而努力。以國家安全需求,政策支持在地建置半導體產業鏈,促進本土半導體製造和研發,建立汽車、科技及軍事的晶片國產化能力,重振美國在地價值。
美國擬強化與夥伴之間的合作,加速國內基礎建設與創新技術產業發展,電動車關鍵原材料供應與研發、新世代半導體技術開發,與境內生醫供應鏈健全等,將是未來發展重心,也是臺灣具能量的產業,可積極與美方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夥伴關係。
歐盟—引領綠色永續、轉型數位韌性、推動國際產業聯盟
歐盟以綠色議題為發展重要方向,同時倡導經濟發展,引領歐盟各國朝向環境永續之路邁進。
另外,歐盟發現落實永續、數位轉型的企業更具有韌性,加上疫情對數位需求提升,為促進綠色永續和數位經濟的雙元轉型、提高產業競爭力、強化開放戰略自主性,將2021 年的30%預算,用於對抗氣候變遷,是歷年之最,期望能達成2050 年的淨零排碳目標;此外,更將20%做為復原與韌性重建基金,投資在歐盟的數位轉型,包括提升數位技能,在整個經濟與社會上廣泛應用數位科技。
在強化歐盟單一市場的力量之外,仍必須與國際合作以補強高依存領域的韌性。推動國際夥伴關係與供應鏈多角化,重組歐盟關鍵供應鏈,對原物料、鋰電池、活性藥物成分、氫能源、半導體、雲端與邊緣科技6 大高度依存領域,推動產業聯盟。臺灣應持續密切觀察歐盟後續發展動向,積極參與6 大關鍵領域的產業生態系統,爭取更多產業創新合作與市場機會。
日本—鼓勵製造回流、推動數位化社會、落實綠能脫碳社會
日本政府為避免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提供高額補助金,協助日本企業回國生產。2021年更加聚焦在製造回流,重點領域包括:電子、機械業之半導體、自駕、機器人零組件、面板、光纖零組件等,以及綠色產業相關之電動車組件、風力發電組件、飛機組件、高效燃氣輪機零件、固定式蓄電池等。
受疫情影響,加速了日本企業的數位科技導入與轉型,在民間、企業與政府皆積極推動數位應用,包括:改善行政程序數位化、開發人工智慧及感測器等。
日本政府為在2050 年前實現「脫碳社會」之目標,大力推動新興能源、儲蓄能的綠色政策。設立100 個「脫碳先行區」,這些地區到2030 年前,家庭和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實質降為零,同時逐步在全國公共設施設置屋頂太陽能板,到2040 年達成100%全面安裝。
建議臺灣除了與日本合作建置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晶圓廠外,後續亦可在次世代太陽電池、電動車、離岸風電、儲能系統等領域合作,為日本2050 年實現「脫碳社會」之目標共同努力。
新興區域—成為全球供應鏈要角、加速數位能量建置、迎接數位轉型契機
中國營運成本逐年提高、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的對峙等多重因素下,形成了製造業自中國移出的壓力,更使東協及印度等新南向國家於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逐漸提升,成為具備全球供應鏈新興生產基地的潛力。
新南向國家已經啟動布建數位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政府、企業與人民數位能力。加上COVID-19 導致的行動限制,更加強對數位科技應用的需求,持續導入各種數位發展方案,強調數位政府、數位經濟、數位社會,以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智慧製造技術,協助製造業升級,並廣納多元並進的平台建置與數位化應用,譬如:網路建設、資料中心、雲端應用、企業治理、人民數位教育等各式數位方案,擁有人口紅利的龐大商機,是具備發展潛力的新興之地。
國際牽動,產業韌性
從以上世界各重要經濟體之產業發展戰略,我們需關注中長期有四大重要國際趨勢,將牽動全球產業發展脈動,進而擬定正確的產業發展戰略與決策,縱橫全球無往不利。
重要國際趨勢一:數位轉型
數位化技術的進步、網路的普及,加上COVID-19 大流行,凸顯了數位科技的重要性。各國無不大力投注資源,力促提升政府、企業、社會、人民的數位轉型能力,加速了數位轉型的腳步。
臺灣人工智慧科技服務平台業者,如行動貝果和愛卡拉,將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技術運用於企業市場,有別於專注終端消費者的數位平台服務模式,在各國重視數位轉型能力之際,切入企業客戶區塊的新藍海。
愛實境以AR/VR 技術平台為基礎,提供虛擬線上展示服務,在COVID-19 零接觸時期,打造零距離的國際線上展館,在國際舞台展協助臺灣新創團隊國際曝光,展示平台的實力。
緯創醫學科技以資通訊、電子產品領域的設計與製造經驗,將數位科技應用於醫療器材領域,以硬體的專業製造能量與生技公司互補合作,將營運經驗開啟的應用研究成果,推進到各個國家。而慧康生活科技也成功發展出行動/數位醫療及雲端服務的健康照護平台,透過各國合作夥伴,輸出各國。
重要國際趨勢二:產業生態鏈重組
美中貿易戰的衝擊,製造業出走中國,走向分散化、區域化生產,啟動了全球製造生態鏈重組的重大轉變。
專攻晶圓製造與封裝光罩檢測的特銓科技,為客戶提高產品良率,清楚且明確的抓住產業需求的檢測設備,逐步取代領導廠商,故受美中貿易戰的影響輕微。面對供應鏈區域化生產的趨勢,更與國內外設備大廠策略結盟,提高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
從微波/毫米波被動通訊元件與天線,成功打進低軌衛星新生態圈的昇達科技,因歐美低軌通訊衛星商的資安議題,成為切入低軌通訊衛星生態圈的關鍵。昇達科技將產品集中在臺灣研發設計與生產,近期打入多家國際低軌通訊營運商供應鏈中。
台達電跨足電動車充電設備,雖以臺灣、中國為主要生產基地,但將後段製程分散各地組裝,因而大大地減少貿易戰等地緣政治風險。
重要國際趨勢三:重振在地經濟
為避免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振興本土經濟和增加就業機會,歐美日各國政府積極鼓勵「製造業回流」,讓產地就近在地市場,促使製造業朝向先進國家之先進製造發展。
半導體設備廠商特銓科技及科毅科技,體認到趨勢造成的影響,並了解客戶的需求痛點,不斷以技術精進與創新優化半導體設備規格,增進客戶產線效率,成為產線的優先選項。由此可見,臺灣設備商需要與客戶密切往來,了解產業痛點,並與國際大廠合作,以具備國際說服力跟競爭力,持續強化對全球服務據點的布局。
台達電的因應之道是將後段製程分散各地組裝,可就近市場,彈性應對客製化需求與在地的要求,並與理念相同的在地夥伴合作,共同增進各國經濟發展。
重要國際趨勢四:淨零碳排
《巴黎協定》釋出了2050 年達到零碳排的全球共同願景,促使各國紛紛擬訂減排路徑,再加上美國拜登政府的強勢回歸巴黎氣候協定,使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的共同目標與責任。
森崴能源積極與國際公司合作,將離岸風電工程技術與經驗引入臺灣,以國際合作提升國內綠能建置與維運的能力。歐萊德從產品研發、內部管理及外部影響,著手推動減碳,積極與全球50 多個國家的經銷網絡及供應商,傳播綠色永續的核心價值,共同實現歐萊德眼中的「零碳未來」。
車輛電動化是淨零排碳勢在必行的議題。成運汽車以自主設計能力投入電動巴士開發,以臺灣為總部與研發中心,並以技術入股方式,協助海外建立電動巴士產業,進行海外布局,共同達到環境永續目標。台達電則以加入歐美日主導的國際充電聯盟,領先技術參與標準制定,與國外領導廠商同步參與車廠新車與充電樁相容性測試,布局歐美日車廠及電能服務營運商。
全球碳排放量約55%來自能源的製造和使用,45%則和資源開採和產品製造加工過程相關。就地回收循環再用,可以省下原生材料開採加工過程所需使用的能耗及低碳里程的碳排量。
台化公司自沿海收集廢棄尼龍漁網,重新聚合回收塑膠與新料品質接近,並將這股海廢時尚從臺灣吹向國際。衛司特科技公司,則在各大PCB 工廠內,裝置自行開發的PCB含銅廢液回收處理設備,並與日商合作,共同布局亞洲市場。永大食品「渣經濟」全循環,取代進口的果膠及香芹酮高階材料,並將檸檬皮渣經專利菌種轉換為青貯飼料,降低牛隻近20%的排氣,透過整廠技術輸出方式,創造國際鏈結。
鏈結國際加強產業韌性,提升競爭力
臺灣為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與國際合作為企業永續經營的不二法則。在數位轉型、產業生態鏈重組、重振在地經濟、淨零碳排四大重要國際趨勢的轉變下,本專刋從18 個企業個案歸納出國際鏈結四大方向,以提供企業強化能量、持續增加韌性、提升競爭力的策略與藍圖。
國際鏈結四大方向:
一、建構強韌生態:加強國際行銷能力,鞏固行銷管道、強化供應鏈、開發新客戶的機會、加強競爭強度,建構企業強韌生態。
二、強化在地價値:協助各國發揮地域性優勢及人才,吸引外企來當地布局,以建立當地的高價值與戰略產業,提升整體就業率與產值。
三、引領創新應用:透過國際先進的技術加值,或國際重點場域的試煉與創新應用發展,取得先機,持續創造永續經營的契機。
四、實現永續環境:在2050 年零碳排的全球共同願景下,朝向永續環境的經營理念,提升企業國際品牌形象,並以永續環境做為企業發展的指標之一。
為瞄準國際鏈結四大方向,我們發展出八大做法,並從案例彙整出具體做法陳述如下:
一、優勢鏈結: 以長補短,強固行銷管道,開發新市場、新客源,以達到強韌產業生態鏈目的,如以既有技術或產品開發新應用、新客戶,以跨入國際市場;提升海外代理商的能力,客製化符合當地需求之服務與產品;參與國際大展平台,爭取品牌曝光度與外銷機會等。
二、國際參與:於前期參與國際聯盟或組織,共同制定技術規格,對新興技術與產品的發展掌握主導權,如參加電動車與關鍵零組件聯盟,與電動車國際大廠共同奪得產品研發先機等。
三、投資臺灣: 吸引國外廠商來臺設立分公司,提升臺灣核心能力,將新興應用與經驗導入臺灣生態鏈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並培育人才根植臺灣。如吸引國外海事工程業者,將離岸風電工程技術與經驗引入落地,建立起臺灣離岸風電運維服務實力。
四、全球布局:臺商在海外設廠、設分公司,取得低成本生產要素或貼近市場當地需求,並持續以臺灣為總部,主導運籌帷幄,掌握關鍵研發能力,吸引國際人才加入,使企業邁向國際化。如透過合資方式與當地廠商共同投資設廠,以整廠輸出技術入股,將我國的電動車技術輸出海外。
五、研發合作: 導入國際先進或關鍵技術,跨領域互補合作以解決需求方之痛點,加速創新應用的實現。如臺廠與國際頂尖學研機構合作研發人工智慧技術;產品與國外廠商合作取得海外當地之認證,取得海外市場入場券。
六、場域驗證:臺商之新產品與服務在國際市場驗證,或外商之新產品與服務來臺灣市場試驗。如健康醫療相關的產品或服務,可在老年人口較高的日本進行場域試驗與調整,了解第一手使用者體驗,並優化商業模式。
七、典範領航:企業在自家生產過程中遵循低耗減碳之生產原則,經營管理上擁抱綠色理念。如企業加入RE100 國際再生能源行動倡議,承諾於未來100%使用綠電及其他使用綠電的友善環境,為淨零碳排目標共同努力。
八、共達目標:與生態鏈夥伴共同承諾與實踐環境永續之目標,如廠商生產原料為各地廢棄漁網,循環再製成具高價值的化纖,符合國際品牌廠理念而獲採用;農業食品廢棄物加入綠色製程,可提煉出高階材料,並將技術推廣至海外,共同實現芸香科果品的循環經濟。
韌性創新是世界看見的臺灣
COVID-19 的大流行,威脅生命安全,使全球各國的經濟重創。但也意外的讓國際社會發現:臺灣在疫情下的人民素質,除了團結合作,讓民生、經濟的損耗最小化,也對全球經濟不遺餘力地支持與付出。
在面對國際局勢的轉變,臺灣企業韌性創新的特質,是我們可以持續在世界嶄露頭角的力量。本專刊以企業案例探討其面對國際局勢變動之因應做法,期可做為同業或異業之間的參考,共同為臺灣跨足國際而努力。
IEKView:加強產業韌性與競力,共同為鏈結國際努力
面對數位轉型、產業生態鏈重組、重振在地經濟、淨零碳排的國際局勢。國際重點地區的應對:美國──主導美中貿易戰、領航科技創新、振興在地經濟;歐盟──引領綠色永續、轉型數位韌性、推動國際產業聯盟;日本──鼓勵製造回流、推動數位化社會、落實綠能脫碳社會;新興區域──全球供應鏈新要角、數位能量建置與數位轉型。本專刋以臺灣企業面對四大重要國際趨勢轉變下的因應或再精進方式,歸納鏈結國際的四大方向與八大做法,提供業界借鏡與參考,以加強產業韌性、提升產業競力,共同為國際需求做出貢獻,為鏈結國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