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借疫使力,以虛擬展館引領新創產業擁抱全球市場
愛實境( iStaging )
新創公司愛實境成立於2015 年,擁有以AR/VR 技術為核心的跨國專利。該公司在成立之初,即以成為國際級的公司為目標,除在臺灣設立研發總部,更積極以AR/VR 技術平台為基礎的應用服務布局全球、開拓市場,陸續在美國矽谷、歐洲及中國、香港等地設立分公司。
在眾多產業中,房地產產業為愛實境最早進入的產業,該公司主要提供的服務包含VR 看屋、家具導購和物業管理等解決方案。從與生態系中的電商客戶合作中,發現了如汽車、教育、旅遊等產業亦對VR、AR 技術有應用需求,進而逐步將其技術應用擴展至其他產業。
然而,因各產業、各公司需求不一,愛實境需將其公司產品依產業、企業特性客製化,才能符合客戶所需。為此,愛實境鎖定與各產業的龍頭企業合作,藉此掌握不同產業的關鍵需求及痛點,從而將研發資源投入該產業最需要的技術中。
在疫情突襲下,愛實境因應會展產業受到的市場衝擊,整合了疫情前即服務歐洲國際精品B2B 國際採購虛擬展間的經驗,推出線上展覽平台,除了擴大商機,更在疫情期間成功帶領國內企業出海,經由建構虛擬展館,幫助企業鏈結世界國際知名會展。
其中,在2021 年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 期間,愛實境協助科技部及其所輔導的100 家新創團隊打造「TTA 臺灣VR 館」,除提供跨國/跨區遠端觀看,更領先以眞人線上導覽、即時帶看服務等零距離創新,打造被全球AR/VR 產業工會譽為最快速可直接應用於市場之線上展覽平台。
除此之外,愛實境參與國際時尙品牌──LVMH 集團創新挑戰競賽( Innovation Challenge )勝出,開啟與LVMH 集團合作商機,經由共同開發平台,將往年一年兩次的服裝秀轉變為月月新品發表會,提升消費者品牌熟悉度,並幫助LVMH 集團獲利反超疫情前。
以上顯示,愛實境除本身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亦協助我國其他新創業者共同走向國際,透過積極參與國際知名企業數位轉型過程,邁向了全球AR/VR 領導品牌的道路。
案例二
專解難題,從火星到臺灣尋找場域與人才
必揚極限( Beyond Limits )
新創公司必揚極限成立於2014 年, 其核心技術為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旗下噴氣推進實驗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 )所開發之AI 認知技術。該技術最被廣為人知的運用,即是在2012 年被NASA用於被送上火星的好奇號( Curiosity )探測器運行系統中。爾後,該實驗室團隊成員進一步將該技術商業化,為企業提供AI 解決方案。
必揚極限以AI 技術為客戶找到問題根源、優化企業生產決策流程,幫助客戶獲取更高的利潤。其產品應用,從石化產業出發,並陸續擴展至能源、電力、製造、醫療保健等多元產業領域,市場更遍及美洲、亞洲、中東等多個地區。近期,該公司更被CB Insights 評為2020 年AI 領域中100 家最具創新力的新創公司之一,同時亦獲得Frost & Sullivan 授予北美技術創新獎。
看重臺灣交通便利、產業多元、研發人才豐沛等優勢,必揚極限於2020年正式進軍臺灣市場。相較其他國家,臺灣從南到北可以快速到達,交通便利,有助於提升必揚極限的新產品開發效率。再者,臺灣擁有多元產業,有利必揚極限將正在開發中的先進技術,引入到臺灣進行場域驗證。另外,臺灣在資工、電機和醫療等領域人才儲備豐沛,是另一個吸引必揚極限選擇投資臺灣的誘因。為此,必揚極限在2021 年計劃在臺設置研發中心,並將積極藉由參與產學合作,在臺打造一個屬於該公司的AI 人才生態系。
必揚極限張中宜總經理表示在臺的主要商業模式有二,其一為將既有產品,依照客戶需求,經調適後導入到客戶的現有場域,進行場域驗證。其二為與客戶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從零開始發展全新產品。不同於國際主要經濟大國,臺灣的企業以中小型為主。有鑑於此,必揚極限在臺灣將以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做為主要商業模式。未來,這些與臺灣合作夥伴所共同開發出的新產品模型,將不會侷限於應用在臺灣本地市場。相反的,將會把新開發出的產品模型,進一步推向全球市場。而受COVID-19 疫情衝擊,數位化時代已加速來臨,臺灣業者對於透過導入數位科技來達到企業升級轉型需求日益增加,必揚極限未來在臺灣的發展非常可期。
老新聚合、軟硬整合、國際融合
鏈結臺灣與國際的新創平台
創新乃支持一國經濟成長之重要動能,而新創企業又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各國諸多研究顯示,推動創新創業生態系將有助於增加一國的就業機會、塡補企業關鍵技術缺口、促進創新應用萌芽與試煉、活化整體國家產業創新及經濟成長動能。產科國際所長期研究產業與國際創新生態系發展,也觀察到近年來的幾個重要脈動。
脈動1:創新已從矽谷走向全球
美國矽谷長期以來被譽為世界新創搖籃,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國際間新創獨角獸( 未上市、估值超過10 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多數為美國公司。
然而,隨著世界各國近年積極投入支持新創發展,據CB Insight 2021 年最新統計,全球新創獨角獸已遍及38 個國家,而美國公司占比已大幅下滑至約占一半。由此顯示,全球創新生態系已從以美國為核心,逐步擴散至中國、印度、英國、以色列等,形成跨國共榮的彩色生態圈。
脈動2:資金競賽從VC 擴大到CVC
企業創投(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簡稱CVC )為企業透過投資早期新創,布局新技術、探索新商業模式。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CVC 日益活躍。據CB Insight 統計,在2016 年全球CVC 所參與的鉅額融資( Megarounds )僅36 案,到了2020 年已成長至182 案。由此顯示,透過投資新創引入外部式
創新,已成為各產業未來重要的發展路徑之一。
然而,據《2020 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指出,超過七成的受訪臺灣企業未有與新創團隊互動的經驗,而新創團隊則缺乏技術驗證場域。由此可見,強化企業與新創之連結,將有助於進一步優化臺灣新創生態系,加速新創成長。
脈動3:以平台思維推動產業策略做法
相較於美國、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臺灣人口較少,市場規模也相對較小。受限於市場規模,臺灣新創企業要如何在國際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並取得成功,始終是關鍵課題。
所幸近年來經各方協力,臺灣新創生態系已逐步成長茁壯。StartupBlink 2020 年創業生態系排名中,臺灣首次入榜並取得第30 名的佳績。另外,據Startup Genome 統計,2020 年臺灣新創生態系估値為38 億美元。其中AI、大數據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領域極具國際競爭優勢,多家具獨角獸潛力的新創,相繼浮出檯面並成功打入美國、法國、日本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過去,我國政府在推動創新生態系做法,多數為由各部會以單點突破方式進行。而近年,為發揮各計畫協同效應,已逐步開始積極推動橫向整合、特色分工。其中,國發會推動亞洲.矽谷計畫,統合跨部會新創計畫方針,同時打造國家新創品牌Taiwan Startup Island,並建構「台灣新創資訊平台」,藉以解決過去臺灣新創資訊破碎、未能有整體性的品牌與資訊可有效輔助決策或精準媒合等的問題。科技部透過推動「台灣科技新創基地」( Taiwan Tech Arena,TTA ),以國際行銷為首,輔導並帶領臺灣新創攻堅全球市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垂直領域,對新創團隊提供深度輔導,已展現出良好成效。
以平台活絡創新與產業的連結
基於以上,產科國際所提出了P2T2C 新創生態循環推動平台架構,以平台做為創意的載體、資金的糧倉、技術的火藥庫、應用的實驗場域,用以活絡創新創業與產業的連結、強韌國家經濟的動能。
而前文所提及兩個新創案例中,愛實境( 案例一) 除結盟全球產業龍頭,並透過建構虛擬展館平台,帶領臺灣百家新創在疫情下共同走向國際;必揚極限( 案例二) 鎖定臺灣數項優勢產業做為驗證場域,以與臺灣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做為在臺發展的主要商業模式,並將共同開發出的新產品模型推向全球市場,亦為極創新的市場循環案例。
由此也顯示,疫情雖為全球國際經濟情勢帶來劇變,但臺灣新創團隊透過所擁有之創新應用及前瞻科技能量,反而守住了絕佳的國際競爭位置。而未來,若能以系統性平台整合各方資源,結合臺灣本有之ICT 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加速數位科技、半導體、電動車、太空、大健康等新興產業的軟硬整合,將有助於帶動產業新勢力崛起。
IEKView:新創企業帶動產業轉型
新創要走向成功,需經歷產業切入點、市場布局及資金投入等三大難題,發展路徑十分不易。而相對於國際人口大國,臺灣市場規模較小,臺灣新創企業要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並取得成功,是亟需各界找出解方的關鍵課題。
《2020 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指出,超過七成的受訪企業未有與新創團隊互動的經驗,而新創團隊則缺乏技術驗證場域。在COVID-19 疫情衝擊、臺灣產業面臨加速轉型升級之際,若可透過政策導引,建構平台機制,吸引企業透過投資新創引入外部創新,將有助於改善企業內部缺乏數位轉型資源問題,可幫助企業加速導入新興技術應用,達到升級轉型之目的。而與此同時,新創企業將可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於場域驗證其產品模型,將有利新創擴展其產品應用領域,並藉由在臺成功經驗,逐步邁向國際。一來一往,將可形塑正向的循環,打造雙贏局面,進而帶動臺灣產業升級轉型、創新生態系持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