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於2018年8月,在院長劉文雄領導下,進行組織改造,整合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Center, IEK,2000年成立,簡稱產經中心)、國際中心(IIC,2006年成立),以及2020年加入的五個駐外辦事處,包括:美國聖荷西、日本東京、德國柏林、俄國莫斯科、荷蘭愛因霍芬(Eindhoven)。組織改造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新組織來促進臺灣與國際科研機構及企業合作,並掌握全球產業與科技趨勢,在兼顧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考量之下,協助臺灣產、學、研接軌國際,打造強韌產業生態鏈(Resilient Industry Ecochains),成為全球創新生態的關鍵夥伴,並提升整體產業的附加價值。
從2000年時任工研院院長史欽泰和時任副院長林敏雄,以高瞻遠矚的洞見創立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產經中心前身,簡稱經資中心),到2020年改組後的產科國際所,已經進入二十週年,為銜接劉文雄帶領全院團隊擘劃的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產科國際所經營團隊透過多次的策略會議討論後達成共識,將2025年願景設定為:促進臺灣產業科技創新與價值提升(Inspire Science-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Value-Up for Taiwan Industries),肩負四項重要接軌國際任務:
- Technology Scouting,掃描前瞻科技與新興應用市場。
- Ecosystem Networking,連結全球創新生態網絡。
- Strategic Partnering,結盟科研策略夥伴共創未來。
- Capability Boosting,提升臺灣產、學、研整體的創新科技研發能量。
類似產科國際所的組織型態和多元任務,在長年交流的國際領導型研發法人機構中,如:美國的史丹佛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Insititute, SRI)、日本的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德國的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應用科學協會、法國的CEA、及英國的Catapult等,也並不多見,不容易找到單一組織合作,更加顯示工研院在政府整體科技研發生態系中,對扮演國家級智庫的前瞻思維與超前部署。
自2013年開始,為了引領未來五年內,值得臺灣關注的產業發展與科技研發的重大議題,產科國際所每年運用自有經費進行先期研究,發表主題研究專刊「IEKTopics」,提出研究成果及發展政策建言。歷年的研究主題,包含:
- 2020《韌生態:跨域創價.人才領航》
- 2019《創生態:科技加值.服務匯流》
- 2018《探新機:科技亞洲.產業創新》
- 2017《建永續:循環共生.創新經濟》
- 2016《解問題:智慧創新.樂活城市》
- 2015《搶先機:物串心聯.網力全開》
- 2014《贏未來:形塑生活.引領創新》
- 2013《逆轉勝:臺灣先進製造的新動力》
2020年的紀念合輯,以《揚帆2020,領航2030》為主題,主要以三個歷史階段(2000年∼2009年、2010年∼2019年、2020年∼2030年),呈現產科國際所的草創設立、茁壯發展與願景追求;並以「創新科技產業化,促進產業提升價值」為核心概念,藉由長期累積的研究成果與案例,說明科技如何引領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
這次在紀念合輯中,特別加注對後續重大關聯事件的追蹤,主要原因是每一個專刊研究的主題都需要持續的推廣與討論,才有機會獲得主責機關認同、形成政策,甚至是落實到推動計畫,以及最後是否能夠成功。
2016年《解問題:智慧創新.樂活城市》專刊,倡導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主要思維應該以人為本、解決在地問題、驅動城市成長、擴大公民參與,並提供民眾共創價值、共享利潤機制,才能激發跨域創新之創業動能,並促成使用者應用生態圈成形。
同一年,宏碁集團創辦人、工研院院士施振榮擔任工研院院士召集人,成立「智慧城市發展組」,由當年的IEK負責論述,提出國家發展智慧城市的總體策略,獲得時任行政院院長林全的支持並提供經費,最後形成智慧城鄉相關計畫的規劃主軸。
另外,在2019年的《創生態:科技加值.服務匯流》專刊,倡議臺灣必須扶植以新興科技為基礎的科技服務業,建立「科技服務新生態」,協助服務業及中小製造業轉型升級。
產科國際所協助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向行政院科技會報提案並獲認可,形成2020年3月的科技會報規劃「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科技戰略計畫,支持中小微型企業數位轉型,透過優化政府雲服務、發展產業雲平台等方式,驅動商業模式創新,達到擴大海外市場與帶動勞工薪資成長的目標。
此次紀念合輯的封面設計,是以在空中揚帆的飛船,引領臺灣各個城鄉往前邁進新藍海,成為全世界的領航者,來闡述《揚帆2020,領航2030》的主題。
透過這個意象,也是要表達產科國際所在歷經二十年的草創設立及茁壯發展後,要在未來十年,協助臺灣產業科技創新與價值提升,成為全世界的關鍵夥伴,幫助全世界達到2030年兼顧經濟成長、社會包容、環境永續的願景及目標。
未來有一天, 當我們回顧2020年, 這個充滿黑天鵝(如:COVID-19疫情)及灰犀牛(如:美中競爭)挑戰的一年,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在2020年這一年,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協助產業及國家打過這美好的一仗,讓下一代有更美好的明天。
最後,我們要向已逝的陳清文首席研究員及葉惠娟總監致敬,他們在產業分析的專業能力及對後進指導的不遺餘力,都是我們應該效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