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COVID-19 疫情影響,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2020 年全球經濟成長衰退(-4.2%),且國際供應鏈受到干擾,歐盟內部和外部市場的需求都大幅減少,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資料,歐盟2020 年實質GDP 下降6.1%。在經濟衰退外,歐盟的人員、貨物和服務因為封城、檢疫等防疫措施而無法自由流動,歐盟的內部貿易於2020 年第二季和第三季共減少24%。
透過產業策略提升競爭力
歐盟及各成員國近年來已經開始布局新一代的產業創新策略,2020 年3 月歐盟執委會公告了其產業策略,希望促進綠色永續和數位經濟的雙元轉型(Twin Transition)、提高產業競爭力、強化開放戰略自主性(Open Strategic Autonomy)。但隨即疫情席捲全球,阻礙既有布局,故在2021 年歐盟執委會再次修正與公告了新產業策略,回應新的政經情勢。
與其說歐盟把2021 年疫後的新產業策略,當成是產業振興工具,不如說歐盟更希望促成長期結構性的改變,要持續在全球引領風潮,以及在兼顧社會公平性、就業包容性下,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而歐盟產業策略包含三大主軸,並透過振興方案與長期預算確保所需資金來源,其重點工作包括:強化單一市場的韌性;協助企業進行雙元轉型;以及透過瞭解產業相依關係、強化歐盟的開放性戰略自主。
三大主軸,落實產業策略
首先在強化單一市場的韌性上,重要策略包括運用單一市場緊急應變工具,以確保未來緊急狀況時,人員、貨物和服務仍然可以自由流動;藉由研析關鍵產業一致化標準、強化市場監督數位化以及中小企業措施,來深化單一市場機制;另外,不管是2020 年抑或2021年的產業政策,歐盟都要求針對14 個產業生態系統進行定期監看,以觀察單一市場狀況,這些產業包括:建築業、資通訊產業、健康產業、農業與食品加工業、再生能源業、高耗能產業、交通和運輸業、電子業、紡織業、航太和國防業、文化和創意產業、旅遊業、區域和社會經濟活動( 如社會企業和合作社等)、零售業等。
其次,歐盟加速企業雙元轉型工作,並不單單是為了反制疫情的影響,歐盟發現已經落實永續、綠色轉型的企業,比其他企業更具有韌性、回復力更強,因此將會持續鼓勵雙元轉型。具體執行工作包括發展轉型藍圖(Transition Pathways)、支援各國發展相關雙元轉型專案、分析鋼鐵產業、HorizonEurope 創新研發專案、加速永續投資等措施。
在開放戰略自主上,重要策略包括:多角化國際伙伴關係; 推動處理器與半導體產業聯盟、產業數據、邊緣運算和雲端產業聯盟、太空發射系統產業聯盟,以及零排放航空聯盟等。
五大分類,預算投資重點
從經費支出來看,歐盟具體的投資重點,2021 年把2020 年所推出的振興方案NextGeneration EU(簡稱為NGEU),和2021年到2027 年的長期預算一併進行綜合考量,兩者經費合計1.8 兆歐元(實質價值,基期為2008年)或2 兆歐元(名目價值)。除了人才培育、鼓勵投資方案等持續性基礎建設以外,還有綠色成長和數位轉型、開放戰略自主等,共5 個大分類。
新的長期預算和NGEU 中,相對於過去的關注重點,有50%會投資在新的優先事項上:
- 透過Horizon Europe 投資在研發與創新
- 透過Just Transition Fund 和數位歐洲計畫,用於氣候和數位轉型
- 透過復原與韌性重建基金、EU ’s 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 rescEU )以及保健計畫EU4Health 等,強化歐盟的事前準備、復原能力,以及韌性
並且在2021 年的預算中,將30%用於對抗氣候變遷,是歷年來之最,預計將促成更多綠色與永續投資,結合其他國家資金和公私合作,達成2050 年淨零排碳目標。
另外,有20%的復原與韌性重建基金將投資在歐盟的數位轉型,包括超級運算、人工智慧、網路安全、先進數位技能( AdvancedDigital Skills ),以及在整個經濟與社會上更廣泛的應用數位科技。
歐盟必須保有戰略自主與獨立
如前述,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固然歐盟可以透過自由貿易維持經濟體的韌性,但歐盟也注意到特定對於社會與經濟極為重要的中間產品或最終產品,很容易受到全球供應鏈的變動衝擊。
如全球推動5G 布建,與疫情迫使許多人員在家上班,讓全球晶片、數位裝置缺貨或者價格上漲; 或者是許多國家實施關鍵醫療產品出口限制或禁止出口措施。甚至是歐盟的數位轉型計畫( The Digital EuropeProgramme,DIGITAL )目的之一,是著眼於疫情期間數位科技為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性,可是許多系統與解決方案都是來自於歐洲以外地區,因而凸顯需要自主數位科技研發的急迫性。
因此,在維持開放、擁抱全球伙伴的前提下,歐盟也必須要保有自己的戰略自主與獨立性。更白話的來說,歐盟希望盡可能與價值觀相同的伙伴合作,支持開放、公平和符合規則的貿易,同時也要降低對於外國關鍵物資與技術的依賴,並成為未來的標準和法規的先行者。
針對高度依賴產業提出對策
歐盟早在2019 年的戰略議題( StrategicAgenda 2019~2024 )就已提出以「自主行動維護利益」的開放戰略自主概念,但是直到2021 年的戰略性相依分析報告,歐盟才用數據導向方式,分析歐盟高度依賴外國的產品與產業。
該報告研究了5,200 種產品,認定有137 種屬於高度依賴第三國進口的產品,占歐盟總進口總值的6%,如歐盟98%的稀土來自於中國,所有高度依賴產品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52%)、越南(13%)與巴西(11%)。其中,又有34 種產品更加脆弱,在歐盟境內想要分散風險、擴大來源、找到替代品的機會或潛力低,當中22 種為原材料、生物鹼或雜環化合物等中間產品,以及12 種包括渦輪螺旋槳、疫情相關產品如個人防護服、各類無線電廣播接收機和特定藥品等最終產品。上述這些產品,大多屬於高耗能產業、健康產業生態系統,以及其他雙元轉型相關之產品。
歐盟根據這137 項產品,再歸整了原物料、鋰電池、活性藥物成分、氫能源、半導體、雲端與邊緣科技等6 個重要領域,提出一系列初步的對策,包括:推動國際夥伴關係與供應鏈多角化、建立產業聯盟、監測戰略依存性、取得標準制定上的領導權等。
在原物料方面,主要是增加歐盟對於稀土磁鐵生產的投資;在活性藥成分上,增加供應鏈韌性,並且確保藥品供應安全;鋰電池主要是透過2017 年成立的歐洲電池聯盟支援歐洲的鋰電池供應鏈、確保Horizon Europe對於電池研究的贊助;在氫能源上,歐盟於2020 年已經成立的歐洲清潔氫能聯盟,將持續贊助氫能的研究、推動跨國合作研發與定義清潔氫能;在半導體方面,包括加強技術、擴大供應鏈、成立處理器與半導體科技聯盟等;類似情況,在雲端與邊緣運算上,歐盟將會成立新的產業資料、邊緣及雲端聯盟、增加歐盟與民間的投資等。
具戰略重要性技術能量下滑
從科技研發的角度來看,歐盟也提出多個對於未來產業發展,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技術如:先進材料、先進製造、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技術、產業生物技術、物聯網、微型與奈米電子( 包含半導體)、交通運輸用資訊技術、奈米技術、光學(Photonics)、機器人、與網路安全等。
在這些技術當中,先進製造、物聯網、交通運輸用資訊技術等,歐盟之於美國、中國、日本與南韓擁有更多的專利數;但以全球占比來說,歐盟還有更多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數占比逐年下滑,如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領域落後美國與中國,而在半導體專利申請上則更是遠低於日本。
關鍵供應鏈重組衍生合作契機
參考歐洲經貿辦事處資料,我國對歐盟的投資持續增加:從2019 年的6.79 億美元至2020 年已達到15.1 億美元,部分重要產業如資通訊和汽車零組件產業,正透過積極投資形成緊密供應鏈,而歐盟27 國也是臺灣最大的外國投資者,2019 年占所有外資的四分之一,顯示雙方已經有互信互利的夥伴經驗。
對於我國來說,歐盟將針對6 大高度依存領域推動產業聯盟,定期審查戰略依存性與監測相關戰略依存風險,尋求國際夥伴與合作以解決戰略依存性等。我國應該持續密切觀察其後續的動向,並且透過建構雙邊與多邊合作計畫、提早鎖定關鍵議題、規劃合作議題、辨識與確認合作對象、建立合作關係等方式,積極爭取參與其產業生態系的機會、促成國際合作。
IEKView:歐洲產業發展現況
歐盟內外經歷全球地緣政治角力與疫情封城、斷鏈的多元衝擊,2020 年實質GDP 大幅下降6.1%。歐盟遂於2021 年推出新版產業策略,回應衝擊同時強化未來整體發展與全球競爭力,內容主軸為:強化單一市場的韌性;協助企業進行雙元轉型;以及透過瞭解產業相依關係、強化歐盟的開放性戰略自主。其中歐盟警覺其關鍵原料與產品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在維持開放和廣納全球伙伴的前提下,也要保有戰略性自主與獨立,因此提出:推動國際夥伴與供應鏈多角化、建立關鍵產業聯盟、監測策略標的依存性、取得標準制定的領導權等強化措施。我國未來應持續密切觀察歐盟戰略自主性後續發展動向,積極參與其6大關鍵領域的產業生態系統,爭取更多產業創新合作與市場機會。
全文下載: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