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傳遞系統古往今來:創新與挑戰
- 2023/05/24
- 438
- 6
藥物傳遞系統是一種技術,可以確保治療藥物安全、有效地傳遞到身體的目標部位。這種系統可以被設計用來提高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減少副作用,並控制藥物的釋放時間。根據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藥物傳遞系統市場規模從2021年...
藥物傳遞系統是一種技術,可以確保治療藥物安全、有效地傳遞到身體的目標部位。這種系統可以被設計用來提高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減少副作用,並控制藥物的釋放時間。根據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藥物傳遞系統市場規模從2021年...
血小板富集血漿(PRP)是一種自體血液精緻產品,可應用於再生醫學治療,由於含多種生長因子,可促進傷口癒合、組織再生、血管新生與減緩發炎…等功效,近年來發展迅速,可應用於包含骨科、牙科、皮膚科、整形美容、神經外科和生殖醫學等臨...
隨著微流體技術的成熟,各項微流體晶片技術應用逐步多樣化,其中也開啟了器官晶片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動保意識的抬頭,未來動物試驗數量的縮減趨勢,也促使各大藥廠尋找動物前臨床試驗的替代方案,帶動了器官晶片產業的發展。器官晶片公司紛紛利用...
培植肉的設備建置成本及生產成本高,技術切入門檻也較高,許多公司轉而投入開發植物肉添加物,使其風味及更像天然肉,並著重兼顧健康與美味,來吸引原本肉食主義的消費者,其中以「植物基」為靈感的研發新作,將會成為下一波風潮,其中更以「仿真」為這塊市...
在2022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晚宴上,人造肉公司Good Meat為各國元首提供了培養雞肉的菜餚,也象徵著培植肉獲得政府認可,正進入大眾視野。除了友善環境、支持永續地球發展外,近年狂牛症、口蹄疫、禽流感、非洲豬瘟等疾病的流行,使民眾對...
隨著生技醫療技術發展,幹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和基因編輯等學術理論、技術研發和臨床研究的不斷發展,細胞治療(Cell-based Therapies)儼然成為各種難治疾病的希望之光。根據財富商業洞察(Fortune Business In...
三陰性乳腺癌病例佔乳癌案例總數的10-15%,目前可選擇的治療方案不多,主因三陰性乳癌不表現ER、PR及HER-2等受體,常用的乳癌標靶藥物難以用於治療這類病患。雖然手術、化療、放療是目前三陰性乳癌的標準療法,但三陰性乳癌對於化療反應時間...
第一三共製藥近年來在腫瘤領域新藥發展紛傳捷報,近期靶向HER2受體的腫瘤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產品Enhertu成功獲得多項適應症核准,並取得大廠Astrazeneca的資金與合作,拓展該藥的國際市場。第...
生物製藥具備專一性高副作用較少的優勢,但由於製程研發與製造成本高,價格高昂使能受惠的病人因此有限。智慧製造技術導入與先進生物製造技術發展被期望為降低生物製藥製造成本的策略,在主要國家政策、其他產業智慧製造的外溢應用下,生物製藥也逐漸朝智慧...
根據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資料指出全球量子運算研發支出將從2020年4.12億美元成長至2027年的86億美元,2021-2027年CAGR為50.9%,預估量子計算市場的投資將以2021-...
本文延續上篇,接續探討國內幹細胞治療的價格競爭力分析、幹細胞治療的潛在國內市場以及幹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的的阻礙、挑戰以及市場機會。此外,本篇也進一步探討幹細胞治療產業的未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iPSC有許多應用,包括再生醫學和新...
自2018年衛福部發布《特管法》,將國外已有臨床實施案例、風險性低之細胞治療項目,開放給符合適應症之臨床治療個案進行治療,使得再生醫療產業更加蓬勃運用在各科領域。各國政府及私人企業也隨著幹細胞創新療法的需求不斷增加,紛紛投入相關研究,使得...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幾丁質(幾丁聚醣)是一種長鏈的天然聚合物,常見於蝦、蟹這類的甲殼類動物中,相較於石化產製的人工聚合物,幾丁質無毒性、生物相容性高且具生物可分解性(biodegradable)的材料特性,在環境與健康意識抬頭下,近年來已逐漸取代部分人工聚合...
據統計,2021年全球腫瘤治療藥品整體市場高達1,850億美元(表1),預估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0.2%增長至2026年的3,000億美元。這其中佔了將近三分之一的腫瘤免疫療法,近年由於在治療上的技術漸成熟、機制越多元,且在臨床上觀察到具有...
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檢測為使用血液、體液等液體樣本而可非侵入性進行組織病理診斷或監測疾病的方式,目前以癌症應用市場占81%為最多。在實體腫瘤的應用方面,由於治療常採手術合併藥物治療,Liquid biopsy提供非侵...
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 檢測為使用血液、體液等液體樣本而可非侵入性進行組織病理診斷或監測疾病的方式,目前以癌症應用市場占81%為最多。在實體腫瘤的應用方面,由於治療常採手術合併藥物治療,Liquid biopsy提供非...
自2017年第一個基因改質免疫細胞療法上市,全球已核准八項基因改質免疫細胞治療產品中,均為聚焦血液腫瘤CAR-T產品,2022年美國核准第一項用於實體腫瘤應用TCR-T技術的免疫細胞療法Kimmtrak也於今年獲得US FDA核准上市,標...
全球生技製藥產業各大廠商為加速推進自身產品上市速度以及增加市場競爭力,常常以技術轉移、策略同盟與商業併購等商業模式來取得研發資金,進而活絡整體市場資金,以整體交易數量來說,各式合夥授權、策略聯盟為大宗,但是以交易總金額來區分,則以併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