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8
- 7013
- 110
2023年11月的APEC CEO論壇中,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強調未來AI趨勢與變化只會「愈來愈快」。今年初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也看到各式各樣AI創新技術和應用遍地開花。台灣擁有資通訊(ICT)與半導體產業優勢,若能積極參與國際布局,同時擴充AI人才庫來源與能量,將能在全球AI發展浪潮中占據重要位置,共同迎接AI無所不在的時代!
今年CES凸顯AI無所不在的未來願景,反映不論是科技巨頭或新創事業,甚至傳產業都難以忽視AI數位浪潮,並將AI做為企業營運發展或轉型的主軸,例如運用AI改善工作效率或藉由AI開發更多創新產品與服務,或利用AI加速新藥研發,協助強化基礎建設運作等。工研院也將AI視為未來核心科技加強技術研發,針對社會及產業需求,設定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重點應用領域,希望協助企業有效結合AI技術創造商機。
隨生成式AI(GAI)崛起,產業積極導入AI科技與發展,在尋求運用AI尋求突破的機會,讓AI更接近生活與工作。
看好AI趨勢,2018年工研院便成立跨單位「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聚焦在「以人為本x 跨越創新」、「數位韌性x 淨零永續」雙主軸,鎖定智慧製造、智慧商務、智慧醫養、無人載具、智慧終端晶片以及淨零永續六大領域,發展AI創新技術與應用。
不僅如此,更成立GAI小組,以三個自動化方向來進行策略布局,第一:企業營運應用(Enterprise Automation),像是企業內部知識管理平台、文件撰寫、新聞稿及客服,都能運用GAI輔助。第二:服務產業應用(Service Automation),如撰寫行銷文件、展會設計、3D產品模型、場景生成,或是AI形象代表,像是虛擬角色及模仿真人面貌、聲音等。第三:工業研發應用(Industry Automation),常見的有程式碼生成輔助、IC設計輔助,或擴增資料生成與影像應用。
國際大廠投資台灣 看中科技軟硬整合實力
在產業端,若要讓AI落地應用至百工百業中,除了致力建立台灣AI能量,還要「快上加快」。過去台灣在全球數位科技發展進程中,一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造就ICT、半導體等優勢產業,還有深具彈性和速度的製造服務,不但獲得全球客戶的肯定與認同,更形成發展AI科技的良好環境與基礎。
此外,由於AI運行中需要龐大的算力基礎建設及可信任AI機制的建構等,都讓台灣在全球AI科技領域不落人後,甚至還能吸引國際大廠來台設立據點。例如GPU大廠輝達(NVIDIA)就預計在台成立AI研發中心,超微(AMD)也規劃要要設置物流中心,顯然就是看重台灣軟硬整合的科技實力,挹注為台灣發展AI的推力。隨著AI科技的快速演進,先進國家看到AI潛力無窮,各國產業界更是紛紛投注資源發展AI,台灣在面對全球政府與產業的競爭與市場挑戰下,更需發揮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才能掌握關鍵資源、擴大影響力。
舉訓練AI系統所需的資料為例,若資料量不足或使用有限制時,就會影響AI訓練的品質及後續的創新應用。再者,台灣在地緣政治變動及自然災害挑戰下,不論是市場營運面、或是生產製造的能量,也必須更積極參與國際布局,提升永續經營的能力並有效管控風險。
AI相關人才供不應求 產官學要加快育才腳步
在人才培育上,隨著AI發展愈快、擴散到各行各業之下,AI人才的需求自然大幅提升。以104人力銀行在2023年7月公布的數據,國內AI相關工作機會已超過2.6萬個,但每年來自高教體系相關學類,投身AI工作的畢業人數卻遠遠不足。
台灣產學界不僅要持續培育更多AI人才,擴大AI人才庫來源與能量,亦可經由國際布局吸納當地人才相互交流,或與國際優秀人才接軌,以線上/線下多元方式參與AI發展,讓更多具高素質人才成為台灣產業發展AI的後盾,就能讓更多企業擁有能力開發好的AI應用,亦可協助解決年輕人就業與低薪等問題,將是AI能夠真正造福人類社會的方式之一。
本文經編輯後刊載於2024年3月28日【工商時報】
著作權所有,內容非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