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FIEKView:製造業觸控產業新亮點-卷對卷技術領風騷
        • 2013/08/01
        • 6484
        • 0

        卷對卷的製造技術除了是未來製造的發展方向外,也可發展在電子產品中,未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中,智慧感知、無縫的應用將更普及,因此台灣不應在印刷電子商機中缺席。

        卷對卷(Roll-to-Roll, R2R)製造技術,因其連續、加法、大量生產等特性,具有簡單、綠色、低成本等優點,故一致被業界認為是未來製造的發展方向。而卷對卷製造原理與傳統製造方法,歸納有幾項重大的變革:第一,它從過去基材型態的片對片(Sheet-to-Sheet)轉變成卷對卷;第二,它從過去電子元件製造環境大多在真空中轉變成在常壓(Atmosphere)條件下進行;第三,它從過去黃光(Lithography)的減法製程轉變成印刷之加法製程;第四,它從目前大多使用無機材料轉變為以有機材料為主。故若台灣能及時掌握此製造改變的大趨勢,積極建立卷對卷製造之核心技術,則可提升我國未來在製造業的附加價值,也為相關產業開創新應用亮點,成為2015 年後台灣製造業下一波跳躍的機會。

        圖1 卷對卷製造技術被認為是未來製造的發展方向。

        圖為工研院開發的超薄玻璃連續捲軸式技術。

        連續式生產等比 放大效應為關鍵

        卷對卷生產方式並非嶄新技術發明,在許多產業中早已被廣泛的應用,例如造紙業、紡織業或是鋼鐵業,其主要特性為連續式生產,完全沒有等待、搬送等無效作業行為,傳統方式的每個工作站所需原料進入和半成品輸出的作業時間,也被大幅度減少為單一站別原料進入而後成品輸出的作業模式,所串聯的工作站別愈多,節省的時間也愈大,相對使用之人事成本也能有效降低,而在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下,製造成本自然也就能大幅度的下降。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卷對卷生產方式固然能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但其連續式的生產方式也有極高的風險,首先是需要將串聯各個工作站的製程時間調整成一致,以避免其中任一站別之作業時間較長,而成為連續性生產的瓶頸;其次,因其快速且不斷的大量生產特性,倘若製程技術不成熟或良率無法即時監控,則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大災難來。

        例如在一連續性串聯生產方式下,以單站良率90% 為例,串聯三個工作站連續生產後,良率可得約在73%(0.93),但若串聯至五個或十個工作站後,則良率將瞬間降低至59%(0.95)與35%(0.910)而已,這是量產無法接受的結果。反之,若是單站良率改善至95%,則串聯三個工作站連續生產後,整體良率將提升至86%,串聯至五個或十個工作站後,則良率將大幅改善至77% 與60%。由此可知,藉由卷對卷生產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前提是技術水準的成熟度,否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訴求永續製造 嚴峻技術挑戰在前

        卷對卷方式的生產,極力主張非黃光的加法製程和常壓有機材料製程,例如使用網版(Screen)、凹版(Gravure)、噴墨(Inject)、奈米轉印(Nano imprint)等印刷方式,也強調使用溶液式、塗布性、無毒或無腐蝕性等材料,故具有低耗能、材料利用率佳、環境友善等優點;雖然,近年來加法製程之高解析度圖案(Patterning)商業化,尚無法完全與現有半導體黃光微影製程匹敵,但達到約2~3"μ" m精密度已不是問題,可滿足電子元件製程之最低需求門檻。也因此,製程簡單、綠色製造、設備投資低等優點,成為卷對卷式永續製造的有力訴求。

        雖然卷對卷製造具有上述優點,但距離技術成熟、良率高的大量生產也有其挑戰,例如:印刷圖案化製程技術、氧化銦錫替代材料製程、新式軟性基材研發、卷材傳輸控制技術等。因為在電子元件製程條件要求下,無論材料匹配之選擇(包括基材、鍍膜或元件)、卷對卷傳輸系統、電子元件設計等,相關參數必須嚴格控制,這都是未來技術研發面臨之嚴峻挑戰。

        在上述技術挑戰中,尤以圖案化製程技術更是關鍵,網版、凹版技術過去在傳統印刷已具基礎,未來發展精密網版或凹版印刷較易達成,而高解析度噴墨印刷技術雖然發展已久,但要達成高精細製程仍有努力空間,不過凹版印刷與噴墨印刷兩技術具互補性,製程上可互相搭配、同時發展,以適合不同元件圖案化製程的需要。另外,近年來奈米轉印技術進步神速,已可列印奈米級的圖案,未來也極具應用潛力。

        卷對卷觸控膜片 台灣應全力發展

        從未來人們生活與消費應用情境看,無所不在的智慧感知、無縫的應用服務將更為普及,輕巧方便、穿戴式、可折疊顯示等將可滿足未來人們的需要,故具有薄型化、柔軟可撓曲、行動能源等創新產品將是消費者的夢想。目前產業界專家均一致認為,卷對卷製造技術未來將可用於發展軟性觸控、感測與電子元件、有機發光照明、柔性顯示器、軟性電路板與太陽能電池等領域。根據IDTechEx 研究指出2022 年在印刷電子製造的產值將達650 億美元,因此台灣不應在以卷對卷製造技術為主的印刷電子商機中缺席。

        面對2015 年後印刷電子商機, 台灣發展藍圖應如何選擇?根據工研院IEK 研究,卷對卷觸控膜片(Touch film)產品可能是現階段不錯的起點,因為台灣觸控面板產值全球排名第一,2012 年市占率達42.2%,產業已具備良好基礎;另從出貨量看,我國技術方面以玻璃觸控為主,占出貨量58%,競爭力極強,而其他競爭國家技術方案則以膜片居多,例如韓國觸控膜片出貨占92%、大陸占47%、日本占46% 等。在年複合成長率達30% 之手持智慧裝置蓬勃市場中,倘若台灣亟欲保持觸控產業地位,未來應全力發展卷對卷觸控膜片生產,相信將可再創台灣觸控產業成長高峰。

        工業技術研究院以產業先鋒自許,電光所於2012 年10 月日本橫濱光電展,展示以超薄玻璃搭配卷對卷生產技術所製造出之觸控面板,證明台灣在此領域已具備領先之先進製程技術能力,而此研發成果將藉由政府科專計畫結合產官學研力量合作。另從專利地圖分析看,全球在卷對卷觸控技術專利布局未深,國外大廠仍起步中,這將是台灣投入研發的好時機,我應集思廣益、選擇聚焦投入,再造台灣製造業下一個黃金十年。

        圖2 台灣發展卷對卷製造方案之應用藍圖

        卷對卷優點多 單片式製程是門檻

        台灣在全球觸控產業市占率領先群雄,過去我國擅長玻璃製程方案,而大多競爭國家皆專注於發展膜片技術,面對未來市場商機,台灣應投入下一代低成本觸控膜片方案,而卷對卷技術方案將是最佳選擇,而單片式製程是卷對卷膜片技術的競爭門檻。目前台灣觸控產業已具單片式玻璃技術基礎,亟待布局卷對卷觸控膜片技術,使成為我國觸控產業另一波成長動能;而卷對卷觸控技術需求方向在於精細鍍膜、微細圖案化、精密傳輸、連續貼合等製程技術,亟待建立核心技術。

        卷對卷製造具有簡單、綠色、低成本等優點,除了前述觸控方案,長期上台灣應著眼於發展新興應用之技術方案,例如: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有機發光照明(OLED Lighting)、可撓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s)等。基於上述應用趨勢,發展非黃光的加法製程、常壓有機材料製程,符合技術發展方向,未來台灣在卷對卷式製造專利佈局可著重下列重點:(1)氧化銦錫替代材料鍍膜技術(2)微細圖案印刷技術(3)超薄、高性能基材傳輸技術(4)連續式精密貼合技術等。藉由材料、設備、製程、元件等整合技術,帶動上下游產業健全發展,是台灣在發展卷對卷製造的重要議題。

        IEK View

        台灣在全球觸控產業的市占率占全球領導地位,但面對大多競爭國家皆專注於發展膜片技術的趨勢;針對未來商機,建議短期內台灣應投入下一代低成本觸控膜片方案,全力發展卷對卷觸控膜片技術。長期的話,則應尋求新興應用卷對卷製造技術方案之發展,並以(1)氧化銦錫替代材料鍍膜技術;(2)微細圖案印刷技術;(3)超薄、高性能基材傳輸技術;(4)連續式精密貼合技術等為布局重點。

         

        【延伸閱讀推薦】

         

        本文檔案: 不提供檔案下載!
        0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