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FIEKView:美抵制陸企 台鏈三路突圍
        • 2020/10/15
        • 3310
        • 99

        美中貿易戰升溫為科技戰,部分廠商採取分散布局,國際供應體系趨於區域化;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推波助瀾下,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家欲藉由降低本國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比重,以及本國市場對陸製設備、陸企提供服務之依賴,以強化國家經濟安全。

        對企業而言,除透過分散生產據點、採購來源與市場,降低對大陸的依賴,也積極尋求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遞補上位。例如澳洲石墨礦商規劃打造「非洲提供原材料、美國生產」的陽極材料供應鏈,乘勢搶奪美、歐市場占有率。

        然而,在美國加強抵制陸企,祭出更多禁令和限制的同時,企業也逐漸感受到三股反向的衝擊。一、供需失調。市場進行供需調整,重建另一條供應鏈導致產能過剩。廠商為建構新的供應體系,在大陸以外地區擴張產能時,然而大陸現有的產能並未消失,於是全球總產能上升,但市場需求沒有成長,可能引發供需失調。

        例如,疫情初期德國大幅增產口罩,最高峰每周產能可達1,200萬個普通口罩,但在疫情緩解後,已有部分廠商因訂單取消而退出市場。另如,美國為強化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美國兩黨議員在6月提出《為半導體生產建立有效激勵措施》(CHIPS)、《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等法案。前者針對廠商購置半導體設備,提供採購費用四成之投資稅減免;後者擬為美國各州提供補助款,以擴展半導體製造產線。

        然而,大陸在8月宣布小於28奈米製程之企業或項目,可免徵十年企所稅。後續半導體成熟製程是否出現產能過剩、重複投資之徵兆,仍需持續關注。

        二、專供大陸本土市場之紅色供應鏈崛起。大陸龐大市場需求規模仍在,國際品牌廠為鞏固大陸的市占率,嘗試建構專供大陸市場的準封閉供應鏈,促使陸資企業在以大陸市場為主的供應體系中,有機會擴大取代其他廠商。

        例如蘋果正嘗試在大陸建構陸資廠商參與高、專攻大陸市場之準封閉供應體系,以壓低生產成本,並擴大布局大陸市場,以求在美中對峙局面下,保有布局雙邊市場之彈性。隨著陸資廠商進行技術追趕,以陸資替換現有廠商的動作或將擴大。蘋果早先已嘗試扶植三星以外OLED中小型面板供應商,大陸面板龍頭京東方即為選項之一。

        三、亞洲區域供應鏈更緊密。面對美國技術管制趨嚴,陸資企業除持續追求自主創新,亦增加對日、韓、台廠設備與技術依賴,並擴大布局東南亞市場,或將促使亞洲地區形成更緊密的貿易網絡。

        美國獨立智庫PIIE於6月指出,東亞或將被迫形成以大陸為首的貿易集團。2020年上半年東協十國取代歐盟,成為大陸第一大貿易夥伴,4月至6月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年增成長率分別達14%、10.3%、13.8%,或可部分印證PIIE的預測。PIIE預言在此浪潮下,由大陸主導、以亞洲經濟體為主要成員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或將更具戰略價值。當前陸企在國際供應體系的角色雖面對挑戰,但在亞洲貿易網絡的重要性或加深。展望未來,國際供應體系分流雖在所難免,但基於大陸市場吸引力、完整產業聚落與龐大現存產能等考量下,預料美、中為首的產業陣營仍將以「合作性競爭」為主,而非全面性對抗。美國商務部允許美資企業與華為進行5G標準合作,即為一例。

        在此國際經貿情勢下,台廠一方面配合國際品牌大廠要求,進行分散布局;另方面在供應鏈重組中,積極尋求遞補上位的機會。為掌握契機,並強化風險管控,台灣產業布局時宜考量三個面向:第一,如何有效運用大陸既有產能,以面對更劇烈之競爭;第二,如何鏈結台灣、大陸據點、大陸以外據點,以實現本身營運最大效益;第三,在更加分割、更區域化的國際供應體系中,在資源有限前提下,如何策略性選擇目標市場、技術來源與供應鏈夥伴,以強化本身在供應鏈之關鍵地位。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年10月11日【經濟日報】
        著作權所有,內容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