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FIEKView:企業拚減碳 引爆綠色商機
        • 2022/08/07
        • 6783
        • 148

        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各國紛紛擬出淨零碳排的時間表與碳中和機制,在蘋果及Google等大企業減碳政策的推波助瀾下,也牽動上下游供應鏈的營運方向。

        台灣是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更應及早因應。觀察市場的供應鏈減碳趨勢可發現,許多大型企業透過「制定供應商減碳規則」要求供應商減碳,例如在供應商行為準則(Supplier Code of Conduct)、供應商評估工具(SAQ)等明確納入綠色規範,從碳盤點與揭露、提升能效與使用綠能到廢棄物減量與循環材料應用等面向,都可規範供應商的減碳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間已啟動多個「供應鏈合作計畫」,像是Pepsi及Walmart使用Schneider平台,促成供應鏈業者共同參與再生能源購電計畫;另外,鼓勵供應商加入「產業聯盟綠色倡議」也蔚為風氣,像是責任商業聯盟(RBA)、汽車產業Drive Sustainability等組織紛紛興起。

        加入國際組織也是必然態勢,其中最知名的要算是碳揭露計畫(CDP),透過該平台揭露碳排數據,以確保供應商在企業營運的永續行動及環保上公開透明,國際品牌亦可從公開平台收集訊息。

        未來企業想要打進國際企業的供應鏈並確保合作關係長遠,勢必要做到從原料到製程謹守低碳排的原則。建議企業可從六面向著手:

        一、充分掌握國際減碳資訊與規範、培育碳管理人才,並導入減碳機制,除採用綠電減碳外,亦可透過減量抵換機制或自然碳匯等方式,以碳權抵銷無法減去的碳排放。

        二、熟悉如何盤點與管理碳排放,企業需明確掌握溫室氣體排放狀況,發掘減量空間與機會,才能有效管理,並向品牌買主呈報碳排資訊。

        三、取得碳排放查驗證與綠色標籤,由公正第三方查驗企業的碳足跡,協助取得相關碳標籤(Carbon Labeling),向消費者及買主傳達產品碳足跡訊息,以提升公司綠色形象。

        四、增加再生能源用電占比,企業可自建或購買綠電,用電需求大的企業,可透過發電業者購買整體案場綠電,或透過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T-REC)平台媒合與競標。

        五、熟知國內外碳權與減碳抵換規則,台灣現行溫管法中設有「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與抵換專案」,企業可執行減量措施申請碳權,但未來「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將對台灣減碳措施、碳權交易規則等有所變更,企業也應提早了解內容。

        六、未來企業需導入碳風險評估,了解各項碳定價政策對企業本身的成本衝擊,導入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與ESG制度,對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等管理模式也需了解。

         

        在淨零碳排浪潮襲來的同時,同時也產生新商機,像是創儲能與智慧電網、節能設備與高能效服務等,由於台灣再生能源系統整合產業發展成熟,可從該面向多著墨。

        此外,因國際能源供應緊張等因素,工業製程與建築物等節能需求倍增,台灣有ICT基礎優勢,可朝節能設備與服務、資料分析及智慧化調控等方向發展。而台灣長期推動循環經濟政策,已累積許多循環材料的研發能力,企業可掌握國際大品牌的可循環零件應用政策,未來勢必會增加材料回收或使用低碳替代材料製造商品,可深耕回收材料的開發及環保製程等技術。

        「減碳顧問與認驗證服務」也是未來商機。台灣多數製造業是國際品牌的供應商,未來若各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啟動,對產業供應鏈的碳排放將會擴大檢視,各項出口產品皆會面臨貿易碳風險,因此針對台灣企業提供減碳顧問、碳足跡盤查輔導、查驗證服務等相關產業將應運而生。

        隨著永續供應鏈議題持續發酵,各國陸續推出與氣候目標相呼應的貿易制度,然各國碳定價機制不同,如何將各國相關政策調和、碳排放計算統一化,以確保不違反平等貿易原則,是一大重要議題須持續觀察。

        此外,台灣的中小微供應商碳盤查與綠色轉型的力道較待加強,有賴政府政策或市場資源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方能在邁向永續綠色生產的道路上站穩先機。

         

         

        本文經編輯後刊載於2022年8月7日【經濟日報】
        著作權所有,內容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