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F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
        • 2022/11/28
        • 6354
        • 66

        樂淨零,是樂觀其成的世代責任

         二氧化碳是人類活動必定會產生的副產物,想要打造零碳世界,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認為,最關鍵的方式就是從源頭端進行減碳,跳脫過去從生產端減碳的線性思維,透過每個人實踐綠色的淨零生活,建立新的循環經濟模式。

         在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簡稱產科國際所)主辦的「眺望2023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上,黃育徵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過去幾年來,絕大部分企業在討論淨零永續時,都是在供應端裡找淨零和循環的好點子,比如製造業怎麼提高能源和資源的使用效率、如何讓一滴水可以使用幾十次,盡力減少每個產品的單位碳排,這些都是很好的基本功夫。

         但矛盾的是,基於短期股價和業績壓力,企業在減少單位碳排的同時,為了搶更多訂單、賣更多產品,就會製造更多產品,因而產生更多碳排,「換句話說,在多賣、多製造、多拋棄、多浪費的線性經濟模式下,只會不斷提高企業的總碳排。」

         

         從需求端出發,在舒適圈外找答案

        黃育徵比喻,當全世界的碳排量不斷成長,已氾濫成災之際,彷彿浴缸裡的水,已經多到溢出來,這時如果只拿一個小小湯匙,一瓢一瓢的把碳排撈出來,還是無法抑制碳排,「只有在源頭減碳,從消費端改變行為,才能推動淨零生活,也就是要把浴缸前面的水龍頭關掉,才能真正解決已經氾濫成災的氣候危機問題,和其他所有外部成本,這攸關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

        也因此,翻轉線性經濟成為當務之急,強調從源頭減量的循環經濟抬頭,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推動循環經濟是個進步的概念,但進步的關鍵在於,「只會發生在舒適圈以外。」人們往往習慣在舒適圈內找答案,淨零生活則是從舒適圈外找答案,從需求端出發,而不只是延續過去模式,聚焦在製造端、生產端。

        早在2017年,政府推出「5+2產業創新計畫」,就把「循環經濟」列為重要項目;接著在2022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四大轉型策略,「生活轉型」也是其中之一。這所有從需求端出發的觀點,都和今年工研院年度專刊IEKTopics《樂淨零:綠色生活 你我同行》的主題不謀而合。

         

        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

        黃育徵剖析這個主題的意涵,「樂」代表樂觀其成,「淨零」是企業或政府勇於承擔、也是必須承擔的世代責任,因此他個人對樂淨零的詮釋是,「大家可以樂觀其成的世代責任。」

        而「綠色生活」和循環經濟中的淨零生活有直接關係,政府或產業需要不時提醒自己,在設計和想像淨零生活的背後,必須把五個關鍵的「生」串聯起來,也就是未來的生活方式、生計需求、生產模式、生態平衡,以及重新檢視生命價值。

        至於「你我同行」這四個字非常關鍵,是推動循環經濟背後很重要的價值和信念,這代表兩層涵義:第一,沒有任何一個單一國家、產業、企業可以單獨達到淨零,一定要靠合作,這也是為什麼循環台灣基金會特別提出「CC4CC」倡議(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加速循環合作,共解氣候危機。

        第二,在邁向循環經濟的路上,不要遺忘任何人,「生活模式應該是一個包容性的生活方式,一個進步的國家跟社會,會不時回頭關心沒有跟上的人,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拉他們一把,只有靠你我同行,才能有所成就;只有靠你我同行,才能確保進步。」想要達到淨零永續,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一份子,只有一起改變,才能為我們共同居住的地球,找回萬物平衡共存的契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