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FIEKView:一場新冠疫情 全球醫療市場重組
        • 2022/07/04
        • 2753
        • 79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嚴峻的疫情影響了全球醫材產業結構與供需樣態的發展,從產品銷售占比到醫療市場需求轉變,一方面是防疫與醫療物資需求激增,製造呼吸器、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等類產品的廠商,因防疫需求帶動營收攀升。

        但另一方面,受到緊急醫療資源排擠或自發性延後手術以降低入院感染機率的影響,許多非緊急與常規手術的醫療排程延後執行,直接衝擊到骨科、牙科等相關療程的醫療量,導致此類產品供應商的營業額快速下滑,也影響到各領導廠商的營收成長樣態。而疫情造成全球醫療器材市場改變的因素,主要歸結以下四項:

        醫材市場面臨四大挑戰

        第一,患者突然變多,導致醫療資源及醫護人力不足:因病毒傳染快速,也讓疫情在短期內即快速升溫,防疫與醫療物資需求激增,口罩、額溫槍、呼吸器、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等疫情相關醫材供應不足。在大量患者突然湧入醫院情況下,醫師只好取消已固定預約之檢查及非緊急之手術,讓更多外科醫生可以為新冠疫情的重症患者進行醫療,而護士及相關專業醫護人員必須調往協助重症護理與照護之工作。此外,醫院既有之基礎設施也無法因應此緊急狀況,包含床位與容納空間都讓醫院變得極具挑戰。

        第二,供應鏈與物流中斷:各國陸續頒布緊急命令,停工、封城等措施的推動,不僅影響了產能,也影響全球供應鏈。例如中國大陸為全球多個醫療器材品牌代工與生產基地,疫情初期中國大陸的封城造成全球醫療器材零組件與產品供應鏈中斷,也影響全球醫材與醫藥之供應。而交通管制也衝擊運輸物流業運作,造成物流緊縮和擁擠,尤其海運與空運之物流運輸衝擊最大,因供應延遲或中斷造成各國生產延宕。

        第三,防疫類醫材需求提升:全球防疫相關醫材與醫療物資需求激增,如呼吸器、體外診斷機台、試劑、體溫量測裝置及醫用耗材等類產品,因防疫與緊急醫療需求帶動大量需求,也讓此類醫材廠商於疫情期間銷售量大幅提升,且也加快體外診斷機台與試劑的研發與生產能量。

        第四,非緊急醫材使用量下降:受到緊急醫療資源排擠或自發性延後手術以降低入院感染機率的影響,非緊急與常規手術的醫療排程延後執行。醫療量減少,也讓相關類別的醫材使用量降低,影響此類廠商之銷售。以美國為例,疫情初期導致約83.5%的選擇性和非必要骨科手術延遲或取消,如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置換等之手術都因此減少。

        數位醫療轉型迫在眉睫

        為因應疫情的衝擊,也讓整體醫療體系為因應疫情長久造成的影響提出創新及改變計畫,因此驅動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與新商機。在醫院積極推動數位醫療轉型的面向上,疫情初期因一般定期患者減少至醫院就醫,也因此降低醫院的收入;而大量受病毒感染之患者增加,讓感染及手術類患者激增,後續之照護患者也面臨醫急醫療問題,因此也加深醫院強化數位醫療的決心,透過數位輔助技術,讓醫院能更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個別化服務,同時提高醫療行政與醫護人員效率。其主要數位醫療轉型方向分述如下:

        有效提高分散護理效率

        醫療數據與醫療設備之串連更加重要,透過數位醫療可讓診療與照護更分散化,讓需要診療的患者不需在醫院就可得到服務,如緊急醫療點、方艙醫院或患者的家中都可得到更好的醫療及照護,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也可減輕集中於醫院的負擔。

        跨部門醫療協調大躍進

        醫院更強化醫療資料數位化與集中管理,讓醫院內的多個部門可共同互取數據,以達到醫療協調,或在不同設施內即可進行數據分享,讓不同科別之醫生更容易互動,從病患剛開始入院至出院都可保持醫療的連續性。

        透過遠端監測即時掌控

        擴大使用有助於持續監測患者生理的系統,如患者病情有所變化,護理人員可更即時進行有效的協助,此功能有助於預防疾病的惡化,並減少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機會,且醫院也可為需要緊急護理的患者提供更多協助。此部份之醫療器材也相當廣泛,如使用皮膚貼片、可穿戴設備或非接觸式感測器等之遠距傳送設備,可持續監測患者健康狀況,且裝備也不會讓患者感到不適。

        此外,因疫情讓實體醫療面臨困境,也加速遠距醫療發展。遠距醫療具備非接觸的特性,可用於早期評估或追蹤已罹患新冠肺炎之患者,患者不需親自至醫療單位即可快速取得醫師的診斷建議,而醫師也可透過影像及溝通方式即時掌握病患的狀況,經過判斷患者實際狀況再決定是否要求患者親自至醫療單位接受詳細診療。

        遠距醫療爆炸性成長

        為了讓真正需要治療的患者取得適切的醫療資源,判斷哪些狀況的患者需要住院或僅需進行居家隔離,成為各國醫療單位分流重要議題。在此波疫情下,醫療受影響的不僅是新冠肺炎患者,患慢性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或需定期至醫院接受治療或取藥的患者,也因封城懼怕或者避免傳染等因素,無法依平時就醫需求至醫療單位就診。

        受到疫情影響,也讓醫療機構與家庭遠距醫療推出各類因應之服務模式,遠端監測模式於醫療機機與家庭的連結也更緊密。近幾年於5G及AI人工智慧支持與發展下,預期將可強化及擴大遠距醫療之服務範圍,新增更多元之遠距診療模式。

        台灣具備優良產業製造與代工能量,如半導體、IC 設計為世界先驅,資通訊產業結構完整且發達,機加工精密製造產業技術優異,具備國際大廠代工經驗與能力,擁有良好的製程管理能力,這些能量都可成為產製高階醫療器材的基礎與環境,醫療器材之研發與創新需結合多個產業共同完成。而台灣醫療器材廠商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除透過防疫醫材成功避免病毒對台灣境內的影響,優良防疫醫材的出口也帶動整體醫療器材產業的整體產值。

         

        本文經編輯後刊載於2022年6月26日【工商時報】
        著作權所有,內容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