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駕車應用現況與技術關鍵課題
The Status of Taiwanese Autonomous Driving Application and Key Issues In Technologies
- 2020/06/22
- 2438
- 154
臺灣汽車電子零組件產業供應鏈完整,擁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優勢,近年來隨著自駕車、聯網車輛、電動車輛和共享經濟發酵,未來2050年可創造7兆美元的產值。臺灣知名半導體、資通訊、電子零組件與國際資通訊與電子大廠的投入自動駕駛領域,如Waymo、Tesla、Uber等。在COVID-19疫情發展下,也讓國際間無人載具掀起話題,經濟部成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辦公室,受理國內業者進行沙盒實驗,也是希望集合產業上下游發展以自動駕駛接駁車隊、自動運輸物流旗艦隊應用規劃,將加速臺灣汽車電子成長爆發力。未來新型態的汽車架構會顛覆傳統車輛架構,本文從臺灣自駕車現況、技術瓶頸等面向進行探討,作為國內ICT與車輛業者進入自駕車的參考議題。
【內容大綱】
-
一、 2019年為臺灣自駕車起始年,七箭齊發
- (一) 工研院機械所自動駕駛控制系統整合AI與高精度3D動態導航系統,可用在不同車款
- (二) 車輛中心與19家業者合作打造,100% MIT設計無人自駕車
- (三) 工研院資通所與車王電改造10輛華德動能電動巴士為自動駕駛公車
- (四) 臺灣智駕為新創公司打造臺灣第一部自動駕駛車
- (五) 豐榮客運結合六家業者改造第一輛柴油引擎的自動駕駛巴士
- (六) 勤崴科技為全台第一大高精度圖資業者
- (七) iAuto、臺大參加杜拜自動駕駛比賽
-
二、 臺灣自動駕駛車輛產業技術尚有缺口
- (一) 自動駕駛系統以駕駛感知技術為主
- (二) 未來汽車架構 以軟體定義的汽車架構,但臺灣缺乏這方面技術開發
-
三、 國際自駕車科技在應用場域的挑戰
- (一) 在極端氣候下測試
- (二) 自駕領域求才若渴,車廠對於缺乏的技術採取併購、合併或自主開發
- (三) 降低HD Map製圖成本
- (四) 自動駕駛越聰明,車用感測器就越多
- (五) 自駕車產業可帶動電動車、聯網、導航/人機介面、智慧機器人與智慧輪胎、安全氣囊等快速發展
- IEKView
【圖表大綱】
- 圖1、工研院機械所自動駕駛車取得第一張合法上路測試車牌
- 圖2、工研院機械所的自動駕駛技術與服務
- 圖3、自動駕駛分為感知、認知、決策、控制與執行等技術分類
- 圖4、以軟體定義汽車的架構(SDA)縮短汽車從開發到上市的時間
- 圖5、SDA顛覆傳統汽車的架構
- 圖6、自動駕駛產業生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