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型科技研發計畫之事前評估機制初探
Analysis of South Korea‘s Preliminary Feasibility Study for National R&D Programs
- 2019/07/31
- 1691
- 41
韓國 2019年政府研發預算已突破20兆韓元(折合新台幣5,347億元),由於預算規模龐大且快速成長,加上大型國家研發計畫的複雜性大增,如何提高國家研發經費的使用效率、擴大產出效益,以提高科技研發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等,成為韓國科技主管部會在制定政策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韓國自2008年正式導入國家大型研發計畫的事前評估機制--「預備妥當性調查」以來,透過在法規制度、分析指標、操作機制等方面的完整規劃,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效。截至2018年為止,韓國已導入該機制的168項研發計畫調查對象中,約有35%的計畫則因預備妥當性不足而被中止,總計節省預算金額達16.5兆韓元(折合新台幣4,400億元),確實發揮了避免資源浪費的功能,其做法值得我國參考借鏡。
【內容大綱】
- 一、 運用事前評估機制 韓國科技資源配置嚴格把關
- 二、 整備法規制度 確立法源依據及執行標準指南
- 三、 兩大階段推動架構 執行流程具有周密邏輯性
- 四、 設計嚴謹方法論 三階層分析結合AHP綜合評估
- 五、 調查結果緊密連結預算分配 避免政府資源浪費
- IEKView
【圖表大綱】
- 圖一、韓國政府歷年研發預算投入變化
- 圖二、韓國預備妥當性調查相關標準指南
- 圖三、韓國「國家研究開發計畫預備妥當性調查」整體推動流程
- 圖四、韓國國家研發計畫之技術性評價的預備檢討項目
- 圖五、韓國「國家研究開發計畫預備妥當性調查」之細部執行流程
- 圖六、韓國「國家研究開發計畫預備妥當性調查」之細部評估指標
- 圖七、韓國「國家研究開發計畫預備妥當性調查」之執行流程
- 圖八、韓國歷年大型研發計畫預備妥當性調查執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