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藍氫生產技術與成本分析
Analysis of Global Blue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Costs
- 2025/08/07
- 553
- 50
氫能被認為是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不可或缺的部份,其中,在現有氫氣製程上搭配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技術產生的藍氫,被認為是現階段最有機會與化石燃料生產之灰氫進行成本競爭的低碳原料。因此,撰寫本文分析蒸氣重整(SMR)、自熱重整(ATR)、部分氧化(POX)以及煤氣化(CG)技術的製程差異,包含反應溫度、製程設計、氫氣產量、碳排放量等比較其差異,並分析不同藍氫生產技術的平準化氫氣生產成本(LCOH)差別。
【內容大綱】
- 一、前言:氫氣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
- 二、藍氫目前被定義為大量封存二氧化碳副產物的低碳足跡氫氣
- 三、藍氫生產路徑與成本說明
- 四、天然氣來源也會影響氫氣的碳排放強度
- IEKView
【圖表大綱】
- 圖一、2030年藍氫與綠氫成本預測
- 圖二、藍氫生產路徑說明
- 圖三、各製程設計概略圖
- 圖四、產氫技術的製程碳排放比較
- 圖五、主要產氫技術的平準化製氫成本(LCOH)比較
- 表一、主要氫氣生產路徑比較
- 圖六、成熟技術以不同料源生產藍氫的平均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