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居住在其中的每個市民,而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目的,在於透過各種智慧系統、ICT 技術或是創新機制與流程設計,解決民眾生活中所關切的重要議題或是生活痛點;也因此一個智慧城市發展的過程,必須將居住在其中的人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並讓他們參與這個過程,讓民眾更能接受智慧城市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因此對於智慧城市的規劃,必須透過顛覆性的思維來進行,應該徹底了解到城市創新科技對於人類的影響,以及人類使用科技將如何形塑整個未來城市的樣貌,這種人與科技的新互動模式所形成未來的智慧城市,是一項嶄新的課題;而藉由對於城市與科技的確切需求與議題掌握, 其所形成的智慧系統解決方案,也將成為產業技術輸出的重要機會。
過去:強調硬體建置
透過網路科技、建立示範城市
回顧智慧城市發展的歷程,最早源自IBM 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其後也衍生出多種不同的概念性名詞,如:資訊城市(Information City)、數位城市(Digital City)及無所不在的城市(Ubiquitous City)等,以各種城市智慧基礎建設投資、大型公司主導的模式進行發展,強調廣泛使用資通訊技術,包含:感測技術、有線/ 無線網路、行動網路與雲端運算等,以達到城市的永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與提升城市競爭力,最知名的案例為韓國松島(Songdo),Cisco 將此地區打造為以資訊為運作基礎,共投資超過4,700 萬美元建造該城市的數位神經系統;然而在經歷過包括全球經濟衰退、由上而下(Top Down)的智慧城市規劃與民眾生活落差的省思後,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逐漸轉向公民參與、由下而上(Bottom Up)以及以資訊加值之創新經濟模式,從包括: 生態永續(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社會永續(Social Sustainability)、經濟永續(Economic Sustainability) 以及政府治理(Governance)等四大構面,完整檢視智慧城市與居住在其中的市民所形成的互動模式,其中包括環境永續、能源效率、數位平等、生活安全、產業發展、開放政府、共享經濟、群眾募集等都是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重點。
台灣過去一段時間在智慧城市的投入,大都遵循基礎建設硬體投資的思維,並以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之評比指標為主要的發展依循方向,將重點放在寬頻經濟(Broadband Economy)之智慧城市為訴求;然近期ICF也逐漸將智慧城市的評比重點擴展到包括:寬頻連結、知識工作力、數位平等、創新、永續性及領導先驅等6大智慧城市指標。
現在:智慧城市在地化
11項指標 重新定義城市民眾幸福感
目前各國發展智慧城市發展重點,開始將重點放在檢視自身城市所面對的關鍵問題,並依此建立在地解決方案;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為例,其發展智慧城市主要解決減碳議題,根據2008年歐盟發布能源與氣候變遷目標,20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計畫」,目標為2025年減碳40%,以符合歐盟規範,因此根據城市減碳目標分為四個階段,從願景、試行至全面施行,依此導入城市減碳系統解決方案。
而英國倫敦智慧城市則鎖定在地人口所衍生的城市問題,解決人口成長所引發城市治安與交通擁擠、以及人口老化在醫療保健、社會服務和教育需求等議題,並設計出以解決在地問題為出發,將重點放在建立網絡連結、資料平台、人民參與等基礎環境建置。
除了從總體城市定位與願景目標的策略規劃角度外,最根本還是要回到建立城市民眾生活的幸福感;近年來,各國及國際組織逐漸意識到除經濟範疇外,應發展更全面性的指標以衡量國民福祉及社會進步,陸續展開相關研究,其中又以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建構的美好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BLI)為國際所認可;該指標區分為兩大面向(物質生活條件與生活品質)共11項指標(包括居住條件、所得與財富、就業與收入、社會聯繫、教育與技能、環境品質、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健康狀況、主觀幸福感、人身安全、工作與生活平衡等)。
盤點台灣城市幸福現況
而台灣自民國101 年開始投入國民幸福指數的研編工作,並於102 年8 月首次發布我國國民幸福指數;我國國民幸福指數排名係採用OECD 美好生活指數24 項指標,遵循相同計算方法並與其涵蓋之36 個國家進行比較;而為使國民幸福指數架構能更貼近台灣在地國情或民眾感受,另選定40項在地指標作為台灣各領域福祉發展之觀察,其中可透過智慧系統與ICT技術可提升的城市民眾幸福感包括:失能者照護、食品安全、家庭暴力與主觀安全感以及通勤時間等,這都是一個智慧城市規劃者所必須放在最優先的解決方向。
篩選十大民眾生活痛點
建構智慧城市目的在於解決在地生活的重要問題,近年來透過民眾與社會參與,連結在地生活型態建立智慧城市發展觀點,已經成為重要趨勢;工研院IEK與國內社群媒體觀測平台(OpView)合作,就過去三個月社群、新聞(含回文)、討論區等網路之輿情正負向聲量分析,從中進行台灣在地生活困擾與痛點蒐集,並透過包括國際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台灣智慧城市布局重點、在地國民幸福指數衡量等面向之篩選、台灣產業布局機會等面向,最後歸納出台灣在地十大民眾生活痛點,並藉由超過20位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議題確認。
從社群與媒體資料庫中觀察,台灣在地生活的痛點大都集中在民眾每天生活密切相關的議題,如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災害預防、空氣污染、交通壅塞等;除此之外,包括更為便民、舒適的生活與公共服務,也是民眾的關切重點。
根據上述台灣民眾生活痛點的篩選,歸納出台灣在地智慧城市待解決的關鍵議題,其層面涵蓋包括經濟面、社會面、生態面與治理面,也依此可看出城市議題所涉及面向的複雜性與廣度;本專刊將依十大關鍵議題進行包括細部議題闡述、社會關切問題、智慧城市系統方案與創新做法等面向深入探討。
翻轉思維 讓智慧城市更靈活
智慧城市發展至今,其思維已經從大型基礎建設投資,轉向如何運用創新科技、政府開放資料、開源軟體或硬體、群眾創意等,型塑未來智慧城市的樣貌;城市是一個有機體,城市的規畫與發展會與在地生活型態以及居民交互影響,尤其是透過智慧科技,採取更開放、透明、民主、回應式模式建立政府與民眾的互動,利用社群媒體創造更即時的市民溝通管道,並將龐大的政府資料進行開放,透過民眾智慧共同解決城市問題,也可引領出在地產業的創意與創業。
IEKView
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居住在其中的每個市民,智慧城市的發展應該與在地生活息息相關,也因此智慧城市發展至今,其思維已經從大型基礎建設投資,轉向如何運用創新科技、政府開放資料、開源軟體或硬體、群眾創意等,型塑未來智慧城市的樣貌;工研院IEK 透過與國內社群媒體觀測平台合作進行台灣在地生活困擾與痛點蒐集,並透過包括國際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台灣智慧城市布局重點、在地國民幸福指數衡量等面向之篩選,最後歸納出台灣在地十大民眾生活痛點,層面涵蓋包括經濟面、社會面、生態面與治理面,也依此可看出城市議題所涉及面向的複雜性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