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眼鏡產業全球市場概況及我國產業發展分析
- 2023/05/30
- 298
- 15
隱形眼鏡是我國醫材產品的出口冠軍,其製造品質精良,使得臺灣廠商在國內外市場上展現強大的競爭力,年出口金額也持續突破新高。日本是臺灣隱形眼鏡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而中國大陸也是高成長的潛力市場。臺灣廠商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積極擴大自有品牌的佈局...
隱形眼鏡是我國醫材產品的出口冠軍,其製造品質精良,使得臺灣廠商在國內外市場上展現強大的競爭力,年出口金額也持續突破新高。日本是臺灣隱形眼鏡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家,而中國大陸也是高成長的潛力市場。臺灣廠商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積極擴大自有品牌的佈局...
MEDICA 2022第11屆創業競賽獲獎前12家新創企業,其產品創新可歸納為:(1)人工智慧運用:有IDOVEN、AlgoDx、AITRICS等公司,其運用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可解釋性等技術,提供於臨床數據監測、急症輔助診斷或居家遠...
血液中的游離核酸(cell-free DNA; cfDNA),是指經由細胞凋亡或壞死,釋放至血液中的碎裂的核酸片段,通常可攜帶其來源組織的基因和表觀遺傳信息。正常和腫瘤細胞都會釋放游離核酸,其中腫瘤來源的稱為循環腫瘤核酸(circulat...
血小板富集血漿(PRP)是一種自體血液精緻產品,可應用於再生醫學治療,由於含多種生長因子,可促進傷口癒合、組織再生、血管新生與減緩發炎…等功效,近年來發展迅速,可應用於包含骨科、牙科、皮膚科、整形美容、神經外科和生殖醫學等臨...
隨著微流體技術的成熟,各項微流體晶片技術應用逐步多樣化,其中也開啟了器官晶片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動保意識的抬頭,未來動物試驗數量的縮減趨勢,也促使各大藥廠尋找動物前臨床試驗的替代方案,帶動了器官晶片產業的發展。器官晶片公司紛紛利用...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issues of aging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of the rising of healthcare and social c...
隨著人口高齡化、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人數增加,以及透析患者數逐年攀升下,導致心血管疾病、退化性病變發生率提升,其治療所需的血管替代物需求也隨之增加。自體血管移植物為血管置換或修復之首選,然而受限於自體血管的採用性,研究人員以聚合物材料...
內視鏡經由自然管道或微創開孔而進入人體,提供最小介入而直接以影像檢視的工具,以廣為用於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診斷;內視鏡使用經驗的增加、視覺與影像科技以及器械精密加工的技術順進步,也已發展出多元的治療應用。隨著微創手術逐漸取代多數的開腔...
內視鏡經由自然管道或微創開孔而進入人體,提供最小介入而直接以影像檢視的工具,以廣為用於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診斷;內視鏡使用經驗的增加、視覺與影像科技以及器械精密加工的技術順進步,也已發展出多元的治療應用。隨著微創手術逐漸取代多數的開腔...
隨著人口高齡化、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人數增加,以及透析患者數逐年攀升下,導致心血管疾病、退化性病變發生率提升,其治療所需的血管替代物需求也隨之增加。自體血管移植物為血管置換或修復之首選,然而受限於自體血管的採用性,研究人員以聚合物材料...
胰臟癌為癌症中的無聲殺手,主要原因在於胰臟癌早期不明顯的症狀,延誤了病患的就醫時間,確診為胰臟癌時經常已是末期階段,因此胰臟癌治療仍為目前臨床醫療的挑戰。本文聚焦在探討胰臟癌治療中近年來值得關注的肽受體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以及奈米機械分子,藉...
智慧植入物是一種具有嵌入式感測器的植入式醫材,可提供醫師患者即時的數據資料,以便在手術過程中定位植入物或進行術後評估,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提供患者更好的醫療護理,實現個性化醫療,減少再次手術的機率,以降低整體治療成本。目前智慧骨科植入物已應...
隨著人口老化與醫療技術進步,加上慢性疾病增長及微創治療興起,醫療材料產業亦隨著蓬勃發展,其中,基於高分子材料的醫用塑膠在醫療器材的開發設計上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其具備了輕量化(相較於金屬材料),成本低,易加工,高彈性、非鐵金屬的特性(...
微針(Microneedle,MN)是一種新型的經皮給藥方式,有別於傳統醫院打針的侵入式針頭,微針是一種最小侵入式的治療方式。有別於傳統的針劑注射會使病人感到疼痛,使有針頭恐懼症的人無法順利施打疫苗,造成病人以及醫護人員的困擾,產生醫療廢...
根據2022年WHO資料顯示,全球目前約有22億人近視力或遠視力受損,人口成長和高齡化也預計將使更多人面臨視力損害風險,估計至2050年時全球將會有17.6億人口正面對視覺障礙的問題,並造成各國政府巨大的財政負擔。本篇所討論之眼科醫療器材...
數位醫療生態系中各相關的利益關係人之間的跨系統資料交換需求,如何進行跨系統資料交換已是各方面積極討論的議題。醫學影像掃描在疾病診斷治療的整體醫療流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往臨床醫療在進行跨系統資料交換時,或是臨床放射科診斷醫師在診斷過程中需...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自2018年開始,帶領全院單位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規劃長期技術開發方向,持續觀測重大國際趨勢變化,包含COVID-19疫情,並不斷更新藍圖內容。之後,工研院於2022年提出對於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的技術發展...
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的趨勢,罹患骨科疾病的患者也持續增加,骨科醫材的需求亦逐年攀升。骨科植入物可於人體內用以替代、支撐定位或修復受損、疼痛或變形的骨骼、關節或軟骨等組織,恢復患者的活動能力和靈活性。近年來各研究團隊與醫材廠商積極導入新的材料...
液態生物檢體(Liquid biopsy)檢測為使用血液、體液等液體樣本而可非侵入性進行組織病理診斷或監測疾病的方式,目前以癌症應用市場占81%為最多。在實體腫瘤的應用方面,由於治療常採手術合併藥物治療,Liquid biopsy提供非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