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廠在台研發 去年衝244億
- 工商時報,呂俊儀/台北報導
- 2025/3/20 上午4:40
- 166
國科會19日召開第14次委員會議,會中經濟部提報「吸引國際大廠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成果,2024年促成國際大廠來台研發投資金額達244億元,創歷史新高。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表示,凸顯外商在台投資「不手軟」。
邱求慧表示,經濟部2015年起推動「全球研發創新夥伴計畫」到2020年配合政府四大中心政策的「高科技研發中心」擴大為「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加強力道引進國際大廠在台設立研發中心。
他說明,迄今促成美光、輝達、超微、英飛凌、恩智浦、艾司摩爾、應材、科林研發、新思、益華等來台,引進AI軟硬體、高頻寬記憶體,車用晶片、半導體設備、EDA軟體工具等關鍵技術來台,與台廠共同合作研發。
邱求慧強調,目前國際大廠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約40家,但不止這些效應,如輝達在台研發GPU,但帶動AI伺服器、散熱、車電發展。計畫推動以來,更與超過1,000家國內廠商共同研發創新,提高廠商技術水準。
經濟部要求外商需引進更高階研發人員,與國內大學合作,每年培育逾4千位科技人才,創造高薪工作機會6,660人,薪水比原同業增加20%。累計帶動製造投資超過5,200億元,此外,也提升國際地位,如去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創下最多國際CEO來台。
邱求慧也說,面對川普2.0時代,外界關注台積電動向,但還是很多外商來台投資,意味台灣重要性以及在供應鏈上重要角色無可置疑,這是種無形的矽盾效應,台灣不應妄自菲薄。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未來外商也可支援如次世代通訊、無人機等,符合政策需要。
主委吳誠文表示,輝達創辦人黃仁勳說台灣是以半導體科技聞名於世,但台灣還有電腦運算科技也聞名於世,助超微、輝達把運算系統製造出來,行銷全球。
更多新聞
- 撤ETF個股3成上限 多買台積救市
- 文曄2.42元 美元營收看增
- 聯電+3% 研華-2%
- 英特磊攻人工智慧商機
- 安謀拒給全年財測 股價重摔
- 台積遭突襲 台股失守5日線
- 科技去美 華為鴻蒙電腦亮相
- IET-KY樂看Q2 拚高於前季
- 美商務部:川普將撤銷拜登時期AI晶片出口限制
- 川普撤銷拜登任內AI晶片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