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 2024/8/1 上午0:00
- 441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31)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將推動兩大主軸新政,首先是均衡台灣、翻轉產業,將輔導成立產業控股公司,工具機可望打頭陣,成為其他行業典範,透過團體戰、打國際盃;也要力拚IC設計、設備材料產值翻倍。
他表示,台灣整體經濟大環境良好,但對於小型經濟業者卻是辛苦的,國家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解決均衡問題。
其次,政府要推動大投資計畫,引導壽險資金進入公共建設。另外也將與大學合作、成立校園創業生態圈;同時串聯國際資源,9月啟動「橋梁計畫」,串接國際人才,活絡投資環境。
劉鏡清也表示,未來將鼓勵產業創新,與民間團體合作,成立台灣第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幫助企業翻轉」的基金。以下為本報專訪紀要。
問:如何協助台灣產業打國際盃?
答:我們希望輔導產業成立控股公司,透過打團體戰、打國際盃,最近我剛與工具機業者座談,相當清楚他們所遭遇的壓力,但現在產業要轉型,不能再只談匯率風險,也別再只看利潤,關鍵在於「你對市場究竟了解多少」?
舉例來說,要扭轉工具機廠商的思維,一是資本規模化,畢竟有錢好辦事,二是營運效率化,三是研發效率化,把關鍵零組件做出來,而要達到這三件事情,我的建議是成立產業控股公司,像是大聯大控股、城邦集團都是我向他們分享的例子,也有業者認為可行。至於這樣的控股公司規模要多大才具競爭力?大約要300億元左右。
企業轉型
補助非長遠之計
我認為面對轉型,還是需要多一點檢討,從產業痛點下手,而不是從價格下手。補助也並非長遠之計,台灣產業需要的是轉型、是翻轉。以工具機產業為例,確實相當危急,我深知大家壓力都很大,需要大改變,這兩年的受挫也需要被解決。
在與業者座談之後,我們馬上成立了群組,國發會副主委也在裡面,能快速溝通、解決業者問題,站在輔導的角色幫助產業界。
成立產業控股公司可以幫助業者打群戰,不只是工具機,像是台積電的小型供應鏈預計將成立一個控股公司前進美國外,許多傳統小廠也需要整合,台灣有不少小型供應商的技術都相當好,也正在茁壯,這些國發基金都會進行評估,但國發基金只是扶植,不會併吞。
工具機、護國神山群之外,台灣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勞動人口的70%,創造的GDP比重也相當高,而服務業除了台灣強項的資訊服務業外,國發會也正著手規劃要把主軸拉大,讓其他包括像是餐飲等其他服務業,也要一起來打國際盃,台灣已有國際級製造業,未來一定還會有國際級的服務業。
近來國發會也開始接觸各項服務業的連鎖協會,希望把「控股公司」和「多品牌」概念推廣出去,而這也已是國家政策,要讓服務業能有比較強大的力量走出海外,茁壯服務業,是促進台灣產業均衡發展的重要一環。
科技人才
二大核心競爭力
問:如何協助台灣產業發展並成功翻轉?
答:賴總統強調,「翻轉時」要繞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台灣的二大核心競爭力,一是科技,二是人才。
談到科技,從我過去在產業界擔任顧問的輔導印象中,曾有一間重機零件代工廠,過去就曾接到英國重機公司通知,他們在越南找到價格比他們便宜40%的廠商,當時我先安慰這位台灣業者不要那麼緊張,供應鏈不會馬上調整,而是逐年調整,英國廠商甚至建議台灣這間重機零件代工廠可以思考「重機車如何電子化?」
我認為AI的調整就是一大關鍵,國發會是整合單位,前陣子我們已邀集許多部會確認,將整合半導體產業,政府不僅要做AI產業化,也將扶植產業AI化,將來無論綠領、白領、藍領人才都要具備數位競爭力。
我國總體產業以半導體為強項這是清楚的,因此除了必須穩固半導體韌性外,接下來我們還要拚IC設計產值翻倍、設備材料產值也要翻倍,特別是在設備材料部分,台灣廠商的穩定度已達世界第一,我們已把平凡的東西變得很不平凡。
問:如何推動大投資計畫?
答:行政院長卓榮泰已交代繼續往下走,國發會整合的力量將加大、腳步將加快,預計下周就會與壽險業者溝通會商。目前壽險業者意願都相當高,因為過去沒有很明確的標的,政府將建立平台並啟動雙向提案方式,引進約3.27兆元資金,投入公共建設。
所謂雙向提案,一方面是政府找出比較適合的投資標的,業者也可以參考並提供國外的成功案例,像是業者就很樂意幫政府換水管,以減少漏水率,而政府也看到再生水廠、海淡廠等公共建設,也是相當適合讓壽險業者的投資標的。
更多新聞
- 金控「薪」情大比拚 兆豐金最樂
- 張菁惠:台成亞資中心 ETF是關鍵基石
- 智慧化產品競賽得獎揭曉
- 光電案亂象 環團促補做政策環評
- 投資綠能產業 公股銀頻加碼
- 臺南市 加速邁向全球科技重鎮
- 聘本勞38K 移工名額上限增至45%
- 產發署挺電動車國產化 拓展全球市場
- 經部砸150億 助製造業減碳
- 投資台灣方案2.0 新增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