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
- 2024/7/15 上午0:00
- 165
隨著大陸多家上市航空公司陸續發布2024年半年業績預告,其中四大航司(中國國航、南方航空、中國東航和海南航空)上半年仍全線虧損,共賠新台幣300多億元。業界預計,整體運力過剩,今年大陸民航要完成轉虧為盈有難度。
第一財經指出,上半年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四大航空公司均預計仍將虧損,這與國際航線尚未完全恢復以及民航業的運力過剩不無關係。第1季曾轉虧為盈的南航和海航,在上半年都沒能延續業績紅盤,南航預虧人民幣10.6億元至15.8億元(約新台幣47至71億元),海航控股預虧人民幣6億至6.7億元(約新台幣27至30億元)。而上半年預告虧損的還有國航和東航,分別預虧人民幣23億元到30億元(約新台幣103至134億元)、人民幣24億元至29億元(約新台幣108至130億元)。
相較四大航空公司上半年集體預虧,大陸傳統意義上的「小航空公司」卻還能獲利。春秋航空預估上半年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人民幣12.9億元至13.4億元,吉祥航空預計上半年淨利人民幣4.5億元至5.5億元,華夏航空預計上半年淨利人民幣0.22億元至0.32億元。
其中,春秋航空受良好業績成長預期的推動,股價年初以來已上漲7.12%。截至7月12日收盤,春秋航空總市值增加至人民幣526.95億元,甚至超過海航的人民幣484.02億元,進而在大陸七家航空上市公司當中排名衝上第三。
大陸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指,「目前來看,(大陸)國內航空公司全年實現盈利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主要是因為目前行業運力供過於求,航班量持續增長,但是市場遲遲沒有恢復,從而陷入價格戰的境地」,特別是去年報復性出行需求過去後,今年旺季陷入平淡,包括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出現多家航空公司虧損,「這是以往沒有的」。
另外,中國航空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為,今年大陸航空運輸市場可能不會有太樂觀的表現,第1季可能會優於2023年,但第3季(2023年暑運的壓抑需求集中釋放)可能會「不盡如人意」,他稱,「爬坡過坎」將是大陸航空業全年真實寫照。
鄒建軍續指,未來市場的恢復絕對不是簡單地對疫情前的複製,而是會面臨全面的結構性變化,包括大陸國內航線市場與國際航線市場。
更多新聞
- 交通空汙二氧化氮致癌 醫團籲監管
- 福斯暢行 全新移動服務上線
- 運價指數連四跌 歐洲線獨紅
- 光陽射三箭 要奪回機車龍頭
- 飛機引擎零件 美恢復對陸出口
- 全年重機銷量恐衰退三成
- 人工智慧來襲 福特CEO:AI將取代美國一半白領工作
- 宏佳騰:今年營運看佳 越南廠扮全球供應鏈採購要角
- 光陽:關稅影響銷美沙灘車訂單 燃油機車擴大布局
- 光陽重整布局 穩電車衝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