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記者 林政鋒
- 2023/9/24 上午0:00
- 159
精剛於2002年5月成立,其源起於母公司榮剛於1997~1998年執行工業局主導的新產品「商用鈦合金專案計畫」研發團隊,隨技術不斷精進,逐步蛻變成一家特殊鋼材料專業廠,擁極強差異化競爭優勢,個股近來漲勢如虹。
從21年前當初鈦合金專案啟動後,2003年精剛進取生醫用鈦合金領域,二年後再與中央大學機械系產學合作,開發骨科植入物,相關產品陸續取得美國、日本與英國認證,隨後在航太、石油產業等高端應用多有斬獲。
目前精剛是以鈦合金、鎳基合金及特殊型鋼材等特殊合金材料為主要製造銷售產品,廣泛應用於化工、航太、油氣、生醫及能源產業,是國內唯一具鈦合金素材轉質製造、精整處理及成品零件加工垂直整合能力之專業製造廠。
近期最新蘋果手機iPhone 15納入鈦合金材料做機殼,台灣鈦合金產業鏈先前已開始打世界盃,也搶進航太、科技與生醫領域,精剛在專業領域扮演要角,是少數由經濟部工業局輔導成案,打入國際高階產業鏈的台廠之一,也是目前全球少數能供應鈦合金原料廠家之一。
法人表示,精剛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威,成為近期出貨主力,尤其聚焦鎳、鈦合金二大產品市場,在自製產線產能利用率顯著提升下,出貨持續增溫,中長期看旺。
尤其在鋼鐵市場普遍不景氣下,精剛表現出色,2022年每股稅後純益(EPS)1.12元、獲利創近十年新高,今年上半年EPS持續精進至0.85元,比去年同期0.63元再增長34%,全年有望再創高。
精剛董事長王炯棻表示,自二年前新增鎳基超合金熔煉產線後,產品自製率顯著提升,產線產能大幅增加,藉由製造流程優化與設備改善,獲得更佳得料率,有效控管成本。
隨疫情穩定,各國逐步解封發展經濟,舊客戶訂單持續回流,尤其是歐洲市場銷售額成長迅速,業務接單方向選擇獲利性較佳訂單,成功轉型為合金材料專業製造廠,擺脫殺價競爭低毛利貿易單,穩定長期獲利狀況。
另一方面,精剛致力於提升產品完整性、去化庫存與降低材料成本,並研擬中長期發展方向,開發進入大型油氣、能源與生醫產品客戶直接供應鏈,為航太材料認證市場預作準備。
王炯棻指出,精剛今年營運將聚焦國防航太產業用的高階鎳基及鈦合金銷售。除鞏固既有客戶,並持續開發歐美地區精密鍛造新客戶,成效斐然。
但隨各項利多發酵,精剛法人持股出現起伏,外資持股占比從9月初5%,三周來降到2%,本土法人相對力挺,三大法人持股占比維持7%相對高點,未來需有新題材或基本面亮點,才能激勵個股表現。
更多新聞
- PMC 30周年 創新贏未來
- 濾思可離心式油水分離機 淨油效果佳
- 聯盛非金屬線切割機 速度提升600%
- Beckhoff自動化技術 助攻柔性製造
- 兆義新空壓式乾燥機 高效節能
- 恩智浦推出 S32M2專用馬達控制解方
- 漢翔今年獲利拚新高
- 燁輝全球市場逆風成長
- 中鋼盤價可望有感上揚
- 台25大品牌價值 連4年逾百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