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制度 將三軌並進
- 《經濟日報》,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 2023/6/7 上午0:00
- 731
環保署昨(6)日說明我國碳交易規劃,未來採「2+1」三軌並進,碳權交易所將負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代購兩大業務;環保署則負責國內小額減碳效益媒合,例如民眾汰換電動汽機車取得碳權,由環保署媒合買賣雙方。
氣候法已經上路,環保署表示,碳交易相關子法包括「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將在6月、11月預告,年底前陸續到位。
蔡總統近期接見環團,提到碳交所將於下半年成立,未來透過碳權交易、增量抵換、自願減量三管齊下,落實淨零排放。
環保署指出,碳交所將負責兩大業務,首先是代購國外碳權,不限交易對象,只要企業有碳中和需求,自願購買碳權抵銷碳排,即可透過碳交所購買國外碳權。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未來國外碳權進入台灣市場,會再有一道把關機制,確保企業在碳交所買到品質可靠的碳權。
碳交所第二項業務是國內碳權交易,碳權來源是國內自願減量、抵換專案,為避免「囤碳」哄抬碳價,將限制交易對象,僅依法有抵換需求者(例如環評開發單位或碳費課徵對象),才能在碳交所購買國內碳權,確保價格合理。
國內碳權的賣方則規定須為公司、工廠、行政單位等事業,換言之,一般自然人無法透過種樹等方式取得碳權、進入市場交易。
環保署碳交易子法今年底才會陸續到位,實際上國內碳權的交易最快可能要到明年、後年才會真正落實。
更多新聞
- AI關鍵零件 出貨轉順
- 台積ADR重返100美元
- 日月光深耕永續 DJSI再掄元
- 攻半導體設備 年底接單
- 廣運多軌布局 迎黃金十年
- 台積熊本廠 明年2月開幕
- 生態系成形 立積耕興受惠
- 先進封裝產能荒 將提前結束
- 台積熊本廠 明年2月開幕
- 英特爾新處理器 掀AI PC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