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 2023/1/30 上午4:40
- 578
民眾在醫院、診所看病愈來愈愛以刷卡取代現金。金管會指出,根據聯卡中心的「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之消費樣態大數據分析」顯示,疫情逐漸解封後,去年前十個月民眾在醫院、診所使用信用卡的簽帳金額已成長至533萬筆,創近五年新高,預估全年度可達652萬筆,金額也可成長至500億元。
報告顯示,疫情爆發前,2019年度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簽帳筆數為507萬筆、金額為490億元。2020年與2021年全球與我國疫情較為嚴峻期間,簽帳筆數增加至515萬筆,簽帳金額下滑至432億元。
我國醫療體系大致可分類為醫院及診所,報告指出,以2018年至2022年10月醫院與診所信用卡簽帳筆數(金額)占比進行比較,筆數方面醫院占整體8成以上、診所占比不到2成,金額方面診所接受信用卡支付的簽帳金額占比從2018年占25%,2022年已成長至34%,醫院的簽帳金額占比呈現下降趨勢。
進一步分析,診所可受理信用卡支付的交易多為「醫美、健檢、牙科與眼科」等自費項目較高的交易類別,多數一般診所的掛號及醫療費用則並未接受信用卡付款,仍以使用現金支付為大宗;醫院由於看病者眾及作業需求,近年來陸續支援多種信用卡支付方式,故受理信用卡的比率相對較診所高。
再就醫院與診所單筆簽帳金額,及各金額區間簽帳筆數占比,民眾在醫院的信用卡單筆簽帳金額逐年下滑(從2018年的9,575元一路走低至2022年的6,016元),但小額支付筆數占比逐年提高(單筆消費500元以下的筆數占醫院整體簽帳筆數,從2018年的32.2%成長至2022年的45%),可看出民眾在醫院使用信用卡支付小額費用(如掛號費)比率逐漸提高。
另以持卡人性別及年齡分析,於醫院及診所刷卡支付主要均是「女性」較多(醫院占6成、診所7成),消費年齡層診所集中「30歲至49歲間」、占比約6成,醫院為40歲以上占逾7成,即診所消費族群相較醫院年輕化。
更多新聞
- 海外市場助攻 倫飛明年看旺
- 今年1-10月 電詐案成長47% 打詐愈打愈多
- 中華電信 獲親子天下友善家庭職場獎
- 打詐見效? 基層檢吐槽
- 用戶董事代表 無縫接軌
- 大江基因攜佳世達搶市
- 台台併 電信新3雄時代來臨
- 台台併生效 電信業三分天下
- 台台併完成 力拚價值競爭
- 封測夥伴力挺 亞利桑那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