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慢半拍 疾管署美意打折
- 中國時報,鄭郁蓁
- 2019/10/25 上午5:30
- 253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首度從三價改成四價,原本希望給民眾更全面的保護,未料世界衛生組織WHO選株延遲,整個施打時程較往年延後1個多月。
由於公費疫開打時間非常接近流感流行高峰,政府單位完全未考量到民眾無法等待的焦慮,果然引起自費搶打潮,更忽略四價沒有幼兒劑型,未事先宣導無論成人還是小孩,都要打一劑,連醫護人員都霧煞煞,讓四價的全面保護美意大打折扣。
每年冬季12月至隔年2月是流感高峰,讓不少家長聞流感色變,加上一歲以下,相隔一個月後還要加打第二劑,如果依疾管署預定公費疫苗接種時程,遲至12月8日才開放學齡前兒童接種,屆時幼兒打完兩劑最快也要一個月,時間已經跨到隔年,就怕「公費還沒到,病毒先到」,家長當然一聽到哪裡有進貨自費疫苗,就只能抱著最無抵抗力嬰幼兒火速趕赴接種。
由於宣導不周,民眾自費前往接種四價流感疫苗時,不僅分不清小孩該打國內還是國外廠牌,就連站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也搞迷糊了。
公費流感疫苗政策已經施行多年,疾管署理應駕輕就熟,但碰到首次由三價變成四價,顯然未做過沙盤推演,心態太過大意。
令人不解的是,政府一再表示,因選株晚、藥廠供貨不及,所以公費流感疫苗延到11月中旬才能開打,但現行診所手上就已經有四價流感疫苗,為何民間有、政府會搶不到?當然買疫苗的價格會影響到藥廠出供順序,自費價格好自然較早到貨,然而政府一次採購608萬劑,全都要壓低價、最後才拿到?還是可以分批議價,讓一定數量的疫苗先進來,讓幼兒及老人先打,不僅及早給高危險群保護,也可紓緩自費搶打潮,相關單位在疫苗採購做法及相關規定上,應更要有彈性調整空間才是。
更多新聞
- 漁業署攜高科大 打造台灣石斑國際身分
- 幹細胞廠和迅登興櫃一般板
- 輔信旗下 暄達秀新醫材
- 高林衝刺精品綠能業務
- 消除愛滋 我可望成亞洲領頭羊
- 台灣醫療科技展 遠傳秀肌肉
- 衝高快篩比率 法規要鬆綁
- 創業楷模表揚盛會 展現台灣經濟活力
- 卜蜂今年獲利拚新高
- 3D列印下顎重建 造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