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臺灣生成式AI產業可聚焦四大垂直領域
      • 工商時報,黃維中
      • 2023/11/29 上午6:45
      • 797

      GAI浪潮來襲,2023被視為生成式AI元年,臺灣已有許多產業無不積極導入相關技術噢應用,希望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效率。剖析目前生成式AI的生態系版圖,主要是由晶片、伺服器、軟體平台、以及垂直應用等項目組成,臺灣想要在AI競賽彎道超車,可聚焦在「垂直應用」領域多加著墨,搭配產業GAI化、GAI產業化兩大策略,也就是選擇具臺灣優勢的垂直領域深入耕耘,進而帶動資服軟體商機與新創機會,加速釋放生成式AI潛力,成功協助產業升級轉型。

      生成式AI在2022年底爆紅,工研院早已擘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方向,加上院內累積30多年自然語言與電腦視覺技術能量,如今已擁有數百件人工智慧專利智財的基礎。盤點四大領域相關技術與能量,最值得臺灣投入生成式AI的產業應用,分別是在「研發製造」、「營運及供應鏈」、「商務服務」、「內容創作」四項領域上,可以分別舉例說明。

      由於臺灣製造業佔比極大,企業特別關注的是製造研發能量、供應鏈韌性這兩項指標。在「研發製造」領域中,由於對成品的正確性要求較高,建議可從具豐富領域資料的應用來切入較有優勢;而在「營運及供應鏈」領域中,則可先從企業內部應用著手,例如開發行政文件擬稿、教育訓練輔助為題目,再逐步擴展到供應鏈。

      觀察業界目前使用生成式AI的具體情境,目前製造研發所遇到的難題,主要來自於人才的缺乏,包括數位IC工程師人才缺乏、工業編程人員能力難養成,特別是在撰寫暫存器傳輸級(register-transfer level;RTL)的程式碼專業領域上,需要長期累積豐經驗才能勝任。若能透過生成式AI的協助,未來可望提升晶片RTL Code和工業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G代碼(G-code)的設計效率,再匯集有經驗的工程師加以回饋來訓練AI模型,進而在工程師開發RTL Code或·G-code的過程給於適當提示,補足人才與經驗短缺等問題,提升工作效率。

      而在企業營運這部分,過去多半仰賴人工撰寫企業文件,複雜報告或大量文件衍生耗時長挑戰,也容易出現拼寫或語法錯誤,或專業領域文書經驗傳承不易等困境。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導入生成式AI進行行政文件撰擬與行政流程上,根據統計,確實可提升25%企業文件撰寫效率,亦可節省時間、提高文件品質,未來更能建立組織內部的專業知識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不僅如此,我們也在「商務服務」領域中觀察到越來越多創新的商業模式,例如零售、電商業者過去3D人工建模至少要3~7個工作天,未來藉由拍照掃描、口語下指令方式,透過AI生成商品銷售模型與場景產製,讓3D物件製作期直接縮短到30分鐘;專業3D建模軟體亦可搭配生成式設計輔助功能,簡化藝術家、設計師工作流程,同時讓消費者享受3D購物體驗,在數位世界掌握產品規格與細節。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容創作」部分,更可善用生成式AI落實社會公益。舉例來說,目前專業手語老師極度缺乏,平均100人只有一位手語老師,導致聽障者在業務申辦或社會溝通仍遭遇許多困難。未來若能透過個人分身結合臺灣手語生成與辨識,建立自動化、智慧化手語轉譯服務,打造專門的手語播報節目,幫助聽障者融入社會,在生活上的溝通也能更為便捷。

      從上述四項AI應用實例可以發現,善用生成式AI系統或服務,確實能發揮不少效益;不過更重要的是,由於相關技術進展快速,如何持續投入累積技術能量,進行應用評估與導入,仍須仰賴產官學研及各產業的大家協同合作,讓更多產業與民眾享受AI帶來的幫助與效益。

      ( 黃維中 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兼AI辦公室副主任)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