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時報,王嘉源、林周義、林志成/綜合報導
- 2023/10/3 上午4:40
- 218
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2日揭曉,由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及美國醫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享殊榮。他們成功開發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在生醫領域的應用,其研究直接促成輝瑞/BNT、莫德納生產首支對抗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拯救無數生命。2人將平分1100萬克朗獎金,約台幣3251萬元。
諾貝爾獎官網指出,卡里科與魏斯曼的突破性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mRNA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理解,使快速獲得高效、安全的新冠mRNA疫苗成為可能。mRNA技術可在不驚擾人類免疫系統下,讓身體抵抗外來病毒。
68歲的卡里科研究mRNA30多年,有「mRNA之母」之稱,從2013年起與BioNTech RNA製藥合作研究,曾任該公司資深副總裁,同時也是美國賓州大學副教授。64歲的魏斯曼是賓州大學醫學教授,專攻RNA和先天免疫系統生物學。他們是兩項非免疫原性修飾苷RNA應用的美國專利的共同發明人。
陽明交大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林柏亨指出,免疫系統非常敏感,由動物實驗顯示,藥物打進去後,免疫系統很快會被摧毀,否則就是引發強烈反應,導致動物死亡,mRNA的研究曾被學界視為「死胡同」。
然而卡里科並未放棄,堅持要找到解決之道,為此努力爭取經費,卻遭到拒絕,甚至從副教授降為助理教授,研究過程還因罹癌動手術,與其夫分隔兩地,後來遇見魏斯曼,魏斯曼撥出研究經費共同研究,才有所成。
2人此前幾乎橫掃被譽為「諾貝獎風向球」的頂尖國際大獎,包括2021年的拉斯克醫學獎(Lasker Awards),以及2022第5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卡里科與魏斯曼8月才剛一同來台參加唐獎頒獎典禮。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發生後,短短11個月就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卡里科、魏斯曼的貢獻相當大,不只是新冠肺炎,包括流感、RSV、個人化的癌症治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都能運用到mRNA技術,有待學界繼續投入。
更多新聞
- 漁業署攜高科大 打造台灣石斑國際身分
- 幹細胞廠和迅登興櫃一般板
- 輔信旗下 暄達秀新醫材
- 高林衝刺精品綠能業務
- 消除愛滋 我可望成亞洲領頭羊
- 台灣醫療科技展 遠傳秀肌肉
- 衝高快篩比率 法規要鬆綁
- 創業楷模表揚盛會 展現台灣經濟活力
- 卜蜂今年獲利拚新高
- 3D列印下顎重建 造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