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湛藍海洋 水上掃地機器人 清除海廢 找回純淨
      • 《經濟日報》,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
      • 2023/9/17 上午0:00
      • 359

      近期核汙水排放引起民眾熱議,但許多人不知道,全球一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膠垃圾,從陸地排入海洋,甚至還有研究預估,2050年時,海洋中的塑膠垃圾總量將會比魚還多,「海廢」問題迫在眉睫。為解決海廢問題,2019年3月9號臺灣湛藍海洋聯盟正式成立,希望透過所研發的智慧型掃海機器人「湛鬥機」,幫大海找回最初的純淨。

      湛藍海洋創辦人陳思穎表示,海洋塑膠現存量1.5億噸,「每一分鐘就有一卡車的垃圾流入海洋」,年估量約800萬噸到1280萬噸;預估2030年達3億噸。

      一分鐘危機 流入一卡車廢棄物

      「許多人不知道海洋塑膠垃圾的危害有多大」。海洋垃圾的存在,不僅會導致海洋生態的多樣性下降、許多物種瀕危外,透過食物鏈的傳遞則會影響飲食安全,還會讓海洋固碳能力下降、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影響觀光、漁業、商業發展衝擊經濟等。

      「湛藍海洋。Azure」團隊的成立宗旨是保護海洋生態、推動環境議題及倡導社會永續為出發點。透過產官學的跨領域合作,發展海洋科學及科技,並對海洋環境面臨問題提出解方,同時推動公民科學、海洋教育及社區參與,以促進海洋生態保護與區域生活共存共榮。

      陳思穎指出,現在的海洋廢棄物中,其中約有八成是來自陸地,包括從河川、下水道、垃圾掩埋場等來的垃圾,另外兩成則是漁業、運輸、海事工程的海源垃圾。至於海洋垃圾的清理,當它們被固著於沙灘上時,我們可以透過淨灘來移除,但漂浮在水面上或是沉積於海底的垃圾,由於移除工況難度高,通常只能任它漂流轉移。

      陳思穎強調,海面上隨流漂來進入港口的垃圾,最好的處理就是立即打撈上岸來,因為若是未能及時清潔、妥善處理的話,有可能在下一刻風向或潮流改變後,再度流入大海,繼續汙染環境生態。

      還要面對的問題則是,由於台灣政府主管機關權責分工及資源分配不均下,漁港環境維護淪為灰色地帶,也就造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窘境。另外,更殘酷的現實則是,當大家口中說垃圾是從海外流入港內的同時,許多漁港自己就是垃圾的產區。

      不留碳足跡 無人駕駛省時省力

      為湛而戰計畫,目標為「推動海洋清潔產業之轉型」,建置有效阻斷陸源垃圾通往海洋的關鍵防線,打造智慧型掃海機器人(湛鬥機),移除港灣中漂浮性海洋垃圾,導入系統性解決方案,為大海找回最初的湛藍。

      陳思穎表示,全台灣共有220座漁港,目前只有不到10%的觀光型大漁港能分配到政府清潔預算;其清理方式,多半是清潔人員搭著小船,以人力撈起海漂垃圾。而這樣的清理海廢方式,在缺工、缺乏船舶駕駛人才的港灣,無法常態性的頻繁清理港灣。

      同時,每艘清潔船造價不菲,加上每次清掃的人力及培訓費用、清潔船停靠費用,不斷拉高清潔海廢的費用,也限制了僅有具經濟╱國防價值的港灣能導入。

      還有,現有清潔船為燃油驅動,清掃過程中所排放的氣狀與粒狀汙染物嚴重危害健康,也造成空氣汙染。且無論是清潔船或人力打撈皆因為工具體積、效能的限制,面臨特定死角無法移除垃圾的情況。

      為解決上述問題而設計的「湛鬥機」,從第一代的手動駕駛、第二代的循跡自航,目前已來到第三代搭配5G通訊的遙控自航,單趟巡航可乘載100公斤的海廢,單日移除垃圾量約200公斤,每年工作260天約可移除52噸的垃圾,相當於226萬支寶特瓶。

      相較傳統燃油清潔船,使用台泥鋰三元電池為動力的「湛鬥機」,每工作一小時,可減少340公斤以上碳排放,一年工作260天,每天工作六小時,每年可以少近53萬公斤二氧化碳排放,能兼顧清理海洋垃圾的環保目標及國際對於2025降低碳排的期待,日後升級使用綠能蓄電後,更能符合環境永續的要求。

      陳思穎指出,盼能在現有清潔架構下,找到一個新的方式,可以協助海洋環境邁向更好的未來,而智慧掃海機器人「湛鬥機」不僅可以移除海洋垃圾守護生態,亦能減緩氣候變遷,是低碳綠能科技。未來希望每個港口都能有一台湛鬥機,並配有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為大海找回最初的湛藍。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