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本報記者馬瑞璿
- 2025/3/30 上午0:00
- 105
數位化時代,萬事萬物都需要密碼,字母大小寫、數字彼此交錯,複雜度愈高、愈不容易破解。然而,量子電腦的高速運算,卻有望在極短時間內,破解現有密碼,因此早從廿年前,就有不少密碼學家開始研究量子密碼學,現在只要用上這套全新加密模式,即使再強的量子運算也很難破解,為機密資料更增添安全性。
自古以來,「密碼」就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早在西元前五百年,斯巴達人打仗,因為不想暴露作戰計畫,就將一串字母寫在一張很長的紙條上,這張紙條只有綁在特定大小的木棍上,才能顯示正確訊息,外人若單看一張紙張,只會覺得是一堆混亂的字母排在一起,沒有意義。
自此以後,密碼經常使用在戰爭中,確保軍事機密不外洩。密碼破解也成了戰爭中的攻防重點,近代即有不少小說、電影將「破解密碼」當作故事主軸,尋寶人若想找到寶藏,就得破解一連串密碼,才能尋找到巨額寶藏,例如電影「國家寶藏」、動漫「航海王」,都因此引人入勝。
從民眾日常生活來看,密碼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特別是資訊時代來臨,所有網站都會要求使用者必須登錄會員,擁有一組帳號、密碼,藉此保障自己的資訊不外流;而嚴謹的數位文件,例如數位簽章等,就需要更嚴謹的加密密碼、金鑰,才能明確驗證一個人的網路身分真偽。
不過,隨著量子電腦時代即將來臨,專家警告,現在使用的加密密碼學已經不夠使用,許多密碼學家早在廿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量子密碼學。
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更在去年公布量子密碼學標準,FIPS 203、FIPS 204、FIPS 205。FIPS 203屬於一般通用標準,FIPS 204、FIPS 205則是為數位簽章而設計。
NIST過去制定的進階密碼標準AES、密碼雜湊家族SHA,都廣獲世界採用,是全世界通用性最高,也是最具權威的標準之一,因此,NIST去年公布的三項量子密碼學標準,也廣受市場關注。
中華電信研究院資通安全研究所計畫經理周國森指出,目前全球最廣泛使用的加密方式,是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及ECC(橢圓曲線密碼學),如果沒有量子電腦,這兩種密碼需要數萬年、或者數十萬年才能破解,但根據權威機構調查,二○二九至二○三○年開始,就會有量子電腦開始破解這兩種加密演算法,而且預估到二○三四年,這兩種加密演算法就會被完全破解。
雖然現在還沒有好用的量子電腦問世,「但駭客或有心人士可以先搜集資料,假設五年後量子電腦成熟,就可以透過量子電腦把這些資料解密,看到裡面的隱私資料。」周國森說,「不能等到量子電腦成熟後才來做這個,要從現在起就確保你的資料被搜集後,即使量子電腦成熟,也無法破解這些資料。」這也是為什麼業界許多人已經開始研究量子密碼學,以因應全新量子電腦時代所帶來的新資安威脅。
更多新聞
- 譜瑞高速傳輸迎長期成長
- 助企業淨零 台肥鴻太扮領頭羊
- 有成精密 今年可望轉盈
- 格芯若併聯電 業界:對美有利
- 台積南科廠進機 供應鏈吃香
- 閎康 衝刺2奈米以下製程開發
- 英特爾 新任CEO陳立武:打造世界級晶圓廠
- 中日韓抱團 確保供應鏈暢通
- 蘋果10億美元買輝達AI伺服器
- 科技戰升級 成熟製程喊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