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彭慧明
- 2025/7/3 上午0:00
- 110
各種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民眾生活與產業流程。從智慧工廠的自動化產線,到公共場所的導覽服務,美國科技巨頭馬斯克更宣布旗下生產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在2026年起量產,未來家庭的家務助理可能也是機器人。車用資安新創VicOne汽車網路威脅研究副總裁張裕敏指出,機器人在進入生活的同時,潛藏的資安風險已開始浮現。
VicOne是老牌資安業者趨勢科技轉投資的車用資安公司,合作對象包括聯發科、致伸科技、恩智浦、三星半導體,在其晶片中導入車用資安系統。
操作出意外 引發攻擊
張裕敏指出,電動車在近兩年大舉出貨前,資安業者早在三年前就感受到資安問題,現在電動車資安已成為特斯拉等大廠關注的重點。目前美國、中國大陸在2027年至2035年間將大量出產人型機器人,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例如透過租賃模式),在2030年至2040年間,機器人有望在家庭中普及。他預期2027年起機器人資安將是重大議題。
他指出,汽車製造商如BMW、賓士、奧迪、福特及特斯拉等,在工廠中導入或測試人形機器人進行物料搬運、品質檢查甚至整車組裝。預計從2024至2030年間,工廠流水線上的物料轉移將陸續由機器人接手,電動車與機器人的機械結構類似,車廠研發生產機器人同時,也關注衍生的資安議題。
張裕敏指出,新一代AI賦予機器人理解人類意圖、接收複雜指令並與物理世界互動的能力,進化為能夠自主學習和適應環境的智慧體,但現在已經發生機器人攻擊工程師事件、還有機器人失控衝向人群。過去這類事件多被歸咎於程式錯誤、感測器失靈或工人操作不當,屬於「意外」。
不過,未來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先進物理AI機器人,「失控」可能是有目的襲擊。LLM可能透過網路被惡意利用、或讓機器人出現「幻覺」,負面後果將遠超過傳統機器人。
張裕敏表示,當前機器人面臨的資安威脅目前約有三種:首先是AI模型的脆弱性,包括語言模型越獄(Jail Breaking))與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攻擊者可以透過精心設計的提示,繞過AI模型的安全限制,誘導機器人執行惡意或非預期的動作。
駭客鑽漏洞 惡意入侵
其次是模型逆向工程(Model Reversal)或惡意模組注入(Malicious Module Injection),機器人搭載的AI模型有可能被駭客逆向分析,找到漏洞加以利用。機器人透過OTA(空中下載)更新功能或從應用商店下載模組來擴展,也為駭客提供可乘之機,例如將惡意程式碼偽裝成正常的功能模組。
最後是機器人的實體結構風險,包括USB、乙太網路、診斷埠甚至充電埠,都可能成為駭客入侵的物理入口。控制機器人的行動應用程式或後台雲端服務(如AWS IoT、AI模型API伺服器、日誌伺服器等)若存在漏洞,攻擊者便可遠端控制機器人、竊取敏感數據(如機器人鏡頭記錄的影像)或癱瘓整個機器人系統。
張裕敏指出,機器人資安挑戰已經開始浮現,演算法與語言模型複雜性和脆弱潛藏藏資安危機,政府和行業應共同推動相關法規標準的制定,如ISO安全標準,甚至考慮為特定類型機器人引入類似無人機遠端ID的「牌照」制度,以便追溯和管理。不論政府或產業,在關注機器人性能以外,要為資安風險未雨綢繆,確保機器人能造福人類。
更多新聞
- 輝達效應!潤泰北士科首發案 5日進場
- 外資預期 科技業面臨5大風險
- GB200帶動 川湖第2季營收42億年增68%創新高
- 大聯大品佳集團 搶攻Edge AI
- 先進製程帶旺 家登H2營運衝
- 信驊6月營收年增55% 創高
- 美擬限制AI晶片輸馬、泰
- AI硬體升級、消費電子 科技業下半年雙引擎
- 彭博:美擬管制AI晶片輸往馬來西亞泰國 防流入中國
- 台積電:美國投資計畫不影響其他地區既有計畫